東北網11月26訊 承載了冰城市民期待的哈爾濱地鐵1號線工程將於今年年底試通車,目前首列車輛正在進行動態調試。
6月11日,地鐵1號線軌道工程鐵路局至博物館區間內,隨著最後一節25米軌排順利鋪裝到了洞內線路上,哈爾濱首條地鐵軌道鋪設全線貫通。
無縫焊接造就“一根鋼軌”
與一些城市地鐵線穿越一些郊區段不同,哈市地鐵1號線幾乎全線都在貫穿城區繁華的路段,這使得減震措施尤為重要。
經過測算和環評,哈市鋪軌施工中分為普通道床施工和減震道床施工兩種方式展開。為減少地鐵運行對周邊及地上建築的影響,軌道在鋪設時則根據隧道與周邊建築物的距離、土層的厚度以及直線距離等采取減震施工。
據了解,哈爾濱地鐵1號線廣泛采用了鋼彈簧浮置板道床、隔離式減震墊等技術,實施減震區段佔地鐵全線長度約三分之一,其中重點區段的高級別鋼彈簧浮置板道床減震區段長達3.4公裡,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
地鐵1號線軌排每節長度約25米左右,鋪裝成地鐵軌道後,接縫會對地鐵車輛運行產生大量的噪聲。為此,施工單位使用德國進口的移動式閃光接觸焊接機組,無縫接軌長度達到2公裡左右,將使地鐵車輛在運行過程中更加平穩、安靜。據施工人員介紹,地鐵鋪軌工作結束後,還要對整條地鐵軌道進行無縫焊接,加上現在的避震技術,地鐵車輛就像行走在一條鋼軌上一樣,市民在乘坐地鐵時將平穩、無噪聲。
1號線已實現“洞通”“軌通”
地鐵1號線工程是哈爾濱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建設周期最長、涉及面最廣、有效工期短的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線路多沿城市繁華區布置,穿越的地質情況復雜多變,施工大多是在地下作業,深基坑施工較多,周邊建築物、構築物和地下管線等風險源眾多。
2008年9月29日哈爾濱地鐵1號線土建工程開工,跨越了4個漫長的冬季,克服了“7381”人防隧道既有洞體改造施工、高寒高水位砂層盾構施工等多項國內首例難題,並經過28個月的有效工期,18座車站於2012年9月30日實現了全線“洞通”。2012年11月實現全線“軌通”。
哈爾濱地鐵1號線機電安裝工程於2011年7月初開始啟動,將於2012年12月20日完成供電、通風、通信、信號、安全門、自動售檢票、氣體滅火等13大系統的主要設備安裝,實現全線電通;2012年12月25日,車輛將進入正線區間,開始熱滑,實現試通車目標。
將極大緩解東西軸線交通壓力
目前,哈爾濱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今年年底將實現試通車,2013年下半年實現載客運行,預計其日客運量可達21.5萬人次,使沿線地面公交日客運量減少4500車次左右,將極大緩解大直街、學府路等東西軸線道路的交通壓力。
在地鐵1號線運營籌備期間,哈爾濱上報的《哈爾濱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調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規劃調整後,哈爾濱將形成由原“一線一環”調整為“十字+環線”的軌道交通基本骨架。1號線一期、二期、三期將連通平房區至道外區、2號線一期將實現越江功能、3號線將貫穿4個行政區形成環路。規劃調整後,哈爾濱軌道交通將由原來的總長45.48公裡,增加至89.58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