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五大連池市搶前抓早,科學確定明年種植結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明年計劃總播種面積289.7萬畝,其中大豆93萬畝,佔總面積32.1%,同比減少28.2%;小麥48.9萬畝,佔16.9%,同比增加9.6%;玉米73.8萬畝,佔25.5%,同比增加129.1%;馬鈴薯20萬畝,佔6.9%,同比減少29.6%;水稻9萬畝,佔3.1%,同比增加32.4%;雜豆38萬畝,佔13.1%,同比增加8.3%;經濟作物及其他7萬畝,佔2.4%。今年秋季擬建水稻大棚294棟、73200平方米;水稻大棚標准小區2處、28800平方米。
為實現上述目標,該市努力在抓好落實上下工夫。強化宣傳引導,調動農民參與熱情。8月下旬,出臺了《2013年種植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明確了明年種植結構調整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和方向。成立了包鄉工作推進組,深入鄉鎮檢查指導,通過召開座談會、對比算賬、典型帶動等方式,使農民進一步了解種植結構調整的好處,調動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強化協調服務,提高科技水平。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通過現場觀摩、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等形式,廣泛開展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普及水平。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和中介組織與農戶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推進標准化生產和產業化開發,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強化政策扶持,補貼及時到位。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明年種植結構調整進行重點扶持。對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級核心示范園區補貼10萬元;對“三帶百村工程”范圍內20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每畝補貼30元;土地規模經營新增部分1000畝以上的地塊,每畝補貼10元;新建智能化水稻育秧小區,單棟大棚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每棟補貼5萬元;參加農業陽光保險的地塊,每畝補貼2.25元。強化責任落實,嚴格監督問效。成立了專題推進組,加強技術指導、督促檢查,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各鄉鎮結合實際制定了工作方案,將種植結構調整指標分解到村,把任務落實到農戶和地塊。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對完成工作任務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確保種植結構調整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