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7日訊 (阮鳳文 劉加勇 記者 侯巍) 寧安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現場負責人老趙告訴記者,企業投產了,就會收購農民家的秸稈,以前的廢物現在能產生價值、換回錢7000萬元,人均增收500元;年發電量可達到1.8億度,年產值達1.35億元。該項目還可滿足寧安百萬平方米的冬季供熱,增加200個就業崗位,社會效益明顯。
回收秸稈農民增收7000萬
據了解,近年來,寧安市立足資源優勢和基礎優勢,積極引進低碳循環、節能環保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先後與多家公司進行洽談,在深入考察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最終將廣東長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引進。
該公司進入寧安後,成立了黑龍江省牡丹江農墾寧安長青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此前調研時統計,寧安市每年有秸稈剩餘量50餘萬噸,項目2013年建成達產後,發電機組將年消耗25萬噸秸稈及林地廢棄物資源,屆時,企業將按市場價值從農民手中購買秸稈等資源,預計可為當地農民增收7000萬元左右。以前只能用來燒火或者當飼料的廢棄物,如今可以產生價值。
企業產值過億 經濟社會效益雙收
企業創造效益當然應是主要目標。據了解,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計劃總投資5億元,項目佔地面積達8萬平方米,目前建設的一期投資為2.95億元。據了解,投產後,該項目年供電量約1.8億度,年產值達1.35億元,所產生的電,直接進入國家電網被輸送到全國各地,同時,國家也會給予相應補貼優惠等政策。
該項目采用的技術在國際上也屬一流,它從世界上生物質發電產業最成熟的丹麥引進先進技術,采用1×130t/h高溫高壓燃秸稈鍋爐和1×30MW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裝機等先進設備進行生產。而該項目以玉米秸稈為原料進行發電和供熱的原理,比同樣采用煤發電低碳環保,用具體數字計算,該項目年減排二氧化碳當量約15萬噸,可為地方環保作出巨大貢獻。
談到該項目所帶來的意義,該項目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說,生物質發電項目建成後,不僅可有效解決秸稈焚燒造成環境污染和引發火災事故的問題,同時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民企雙贏,並將帶動農場商貿、物流、服務等第三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潛力那是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