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0日訊(趙文良記者 侯巍)尋常百姓小日子,黨委政府大民生。近年來,寧安市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讓“擋”在老百姓眼前的難題逐一破解,一幅幅“幸福寧安”的民生圖景體現百姓面前。
寧安市渤海鎮景觀街路。資料圖

明珠廣場夜景。王志君攝
宜居家園扮靚城市名片
今年,全市城建開工項目24個,總投資6.7億元;續建21個,總投資22億元,全面提昇城市品位和服務功能,打造美麗生態宜居之城。
引進域外投資者,采取BT模式對城市道路進行全面整修,兩年累計投入1.5億元,新修35條街路;按照“一帶、雙軸、六節點”規劃設計,投入1.2億元全面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新增“綠地”45萬平方米。如今,條條景觀大道,座座飽含生態意義、獨具文化內涵的“城市客廳”,讓廣大市民樂在其中。
攜手共建幸福家園“整髒治亂百日會戰”活動中,全市104個單位與305個小區(樓)實施責任共建,使舊居民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讓社區群眾喜笑顏開,架起了一道乾群的“連心橋”。
寧安市利用工業生產餘熱推進城市集中供熱,目前,一級管網總長度已達11000延長米,城區管網覆蓋面達到90%,有效提高了城市冬季供熱質量;今年,投入1500萬元實施東京城、渤海兩鎮集中供水項目,鋪設供水管網、建設淨化水廠,使兩鎮8萬百姓喝上乾淨水、放心水。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地中海陽光、戀戀山城等新建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近3000戶居民將喜遷新居,圓了“老棚戶”的“安居夢”。
“首屆寧古塔文化節”民俗表演。資料圖
公共服務提昇生活品質
寧安市不斷放大文化、教育、衛生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覆蓋面、普惠度,讓市民群眾共享更高水平的優質公共服務。
滴滴“文化雨露”潤滋著百姓心田,“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廣場品牌文化活動,吸引近百萬人次的市民熱情參與;“首屆寧古塔文化節”等品牌文化節日活動一次次攪熱古城大地,唱響龍江;全市40餘支業餘文藝團體每年組織文藝演出100餘場次,全年參加健身操等活動群眾達50多萬人次。以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牽動,實現了農家書屋全面覆蓋、數字電視村村連通、信息資源人人共享、文化場館免費開放……。
以“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化”為目標,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標准化建設,2012年,維修4所幼兒園,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撥付義務教育公用經費2138萬元,發放貧困寄宿生補助金、各類愛心助學和職業、普通高中生助學金1718.35萬元。
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寧安市不斷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農合”讓農民看病沒有了後顧之懮,目前,全市參合農民人數已達237859人,受益1104019人次;社區衛生服務目前已建立健康檔案64949人,今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2737人;強化預防工作,配齊、配強12個鄉鎮的防疫醫生,計劃免疫接種率99%以上;2012年,對全市398個村衛生所(室)整合精簡,規范管理,實施基本藥品零價差銷售,讓群眾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廣場一角。資料圖
社會保障呵護百姓福祉
寧安市有效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逐步完善養老服務社會化新體系,今年共投入資金350萬元用於老年公寓、范家敬老院等基礎設施建設及鏡泊老年康復中心改建工程。2012年,為12家民辦養老機構申請養老補助資金,已為3家養老機構發放補貼資金7.5萬元;今年,加大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力度,已發放城市低保資金2152萬元,農村低保資金684萬元。目前,五保、低保戶、困難群體醫療救助涉及29399人次,涉及資金1115.1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寧安市積極建立健全公共職業培訓體系,對“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等就業困難人群免費開展技能培訓,截至目前,開辦各類技能培訓班48期,全市新增就業750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著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城鎮職工及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目前100%完成工作目標,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31個,參保人數11749人,其中,在職參保人數9900人,離退休人員18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