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地下管線老化嚴重雜亂不清 擬建管網地理信息系統
2013-01-09 09:17:17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威 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月9日訊 2012年,北京“7·21”大雨,奪去了79個鮮活生命;去年8月,哈市出現的“路塌塌”事件,撥動著哈爾濱市民的神經;哈爾濱的排水系統只能承受小雨,如果發生在中雨以上的降雨就會發生內澇……

  在今年的哈市“兩會”上,如何管好城市地下空間,梳理清城市地下的生命線,改變城市在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只重地上,不重地下”的觀念成為代表委員建議和提案的焦點。一些代表和委員表示,加強地下管網建設,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哈市應建立城市地下管網信息平臺,建設地下管網電子信息數據庫。

  據了解,哈市人防、供排水等部門擬建哈市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有效的管理城市地下空間。

  資料片

  現狀:

  地下管網雜亂不清

  去年8月14日,南崗區遼陽街90號附近路面突然塌陷,昔日平整的路面塌陷出一個約10米深的大坑。4名路人墜入路面塌陷處,最終2人搶救無效不幸遇難。深坑貫穿著排水管道和人防工程。

  2012年11月30日,南崗區文景街發電廠供熱管線爆管,雖然供熱單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維修,但是轄區內3萬多戶居民還是在零下20多攝氏度環境下挨凍4天。原因是地下管線雜亂給維修帶來了困難,尋找漏點就耽誤了很長的時間。

  對於哈市地下管網情況,民革哈爾濱市委進行了專題的調查。哈市地下排水管網始建於1904年。在總長度987公裡的地下排水管線中,超期服役的佔總量的30%以上,有約27公裡的管線服役已在70年左右。這些管線多分布在南崗區、道裡區等老城區,這樣爺爺輩的管線出現漏水,導致路面塌陷等問題根本不奇怪。但由於分不清它們的具體位置,因而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它們更換掉。

  對此,政協委員陶松濱表示,根據國家規定,城市排水管網的機排能力應為每秒185立方米,這個排水能力可抵御中雨,即每小時25毫米的降水量。而哈市排水管網的機排能力不足130立方米,如果哈爾濱降中雨的話,超過半小時以上,一些街路就會積水內澇。

  2012年一場降雨後哈市街路嚴重內澇。資料片

  癥結:地下空間管理尚是空白

  針對目前地下管網混亂的現狀,哈市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也直指問題癥結所在,在城市建設中,缺乏合理的科學設計和布局,造成地下空間管理的空白,以致管線的混亂。

  “今天挖下水管道,明天鋪裝光纖電纜,後天電線入地。市政、水利、電力、通信、交通等各行其道,而且說不清地下到底是多少管線,有些部門就連自己的管線通向哪都說不清。如秋林地區,地下管線盤根錯節的地方還有很多,供水、排水、燃氣、供熱、各種光纜和電纜遷移工作非常困難。即便拿著管線設計線路圖,但往往有很多管線不知道它能走到哪兒,幾乎每十幾平方米的地下,就有十根左右的管線,各種管線重疊交錯、雜亂無章地爭搶著城市有限的地下空間。”政協委員陶松濱說,哈市一些專業管線管理單位、管線工程建設單位不能及時向城建檔案管理部門送交地下管線檔案,致使地下管線檔案的集中統一管理和查詢服務工作形同虛設,“無檔可查”、“有檔不查”和“檔案不全不准”現象嚴重,因地下情況不明而在施工中挖斷管線,造成供水、供氣或通信中斷的事故時有發生。

  建言:推進地下管廊配套建設

  對於目前地下空間問題,在本次哈市“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破解。人大代表叢宇峰表示,近年來城市建設速度較快,但地下管網的科學規劃、更新、擴容卻沒與城市建設掛鉤,無法滿足城市地下生命線的安全。建議制定科學合理的地下管網解決方案,加速市區地下管網的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步伐,加大設備和維修資金投入,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政協委員陶松濱認為,應建立城市地下管網信息平臺,建設地下管網電子信息數據庫,將各種管線口徑大小、材質、埋設深度、線路走向、施工維修等信息統一錄入、管理、更新,對地下管網進行全面動態監控,信息共享。各部門之間要加強規劃協調控制,合理設置管理路由,相同路段嚴格控制增設相同管線,防止無序佔用地下空間。積極穩妥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配套建設,相似管線合並設置,減少重復設置。加強挖道計劃控制管理,重點做好同期同路、同期不同路、不同階段同路等計劃的編制,實行按路整合、並線施工、一槽多線,減少挖掘總量,杜絕重復開挖。

  民革哈爾濱市委員會委員認為,應加強城市地下各主乾管網建設,盡快形成網絡體系,使新建排水管網建成後立即投入使用不閑置,做到不欠新賬。

  回應:

  今年擬建科學的

  管網信息系統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鑒於目前哈市城區地下管網、管線、電纜等相互交叉、錯綜復雜,老舊管網信息不全、不准、不細,給應急搶險工作帶來較大難度的情況,哈市各部門也作出了部署破解。

  記者從哈市建委、人防、住房局等部門了解到,今年哈市擬建立科學的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以及時處置供熱等突發事件。而哈市目前有各類人防工程共一千多個,針對其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計劃用三年時間全部整改完畢。而今年,哈市還將建立完善的從設計、審批、施工、驗收、使用全過程的安全監管體系,並全面推進以人防地理信息系統為平臺的人防信息化系統建設。

  此外,負責哈市供水和排水管網的供排水集團也將於今年根據路改、地鐵、人防和棚改的實際情況,擬新建、改建供水管網約30公裡,並初步計劃實施7個排水重點項目,逐步解決主城區21處易澇片嚴重積水以及老城區排水設施陳舊老化、泵站機排能力不足的問題。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