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代表委員建議:小區水箱管理應納入城建規劃
2013-01-10 09:18:15 來源:生活報  作者: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月10日訊 磨盤山水庫清澈潔淨的水已進入哈市多年,但是由於二次供水的水箱沒有統一、專業的管理,一些水箱處於管理真空狀態,甚至有一些水箱多年沒有清洗消毒,二次供水設施也老化,從居民家中水龍頭流出的水的衛生情況難以令人放心。在今年哈市“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政府應對小區二次加壓的水箱統一管理,水箱管理應納入城建規劃,讓市民真正喝到放心水。

  現狀部分小區水箱多年未清洗消毒

  哈市政協委員王憲民說,目前的二次供水衛生條件很讓人擔懮。據他調查,部分二次供水單位無衛生許可證或有證但未按要求進行年檢,很多單位的管水員未進行健康體檢,有些單位甚至沒有專職管水員,使監督人員無從監督指導。多數單位水箱使用的防腐涂料無省級以上(含省級)衛生部門頒發的“產品衛生安全性評價報告”,部分水箱未按要求定期進行水質檢驗和清洗消毒,甚至有些水箱從未進行過清洗消毒工作。同時,一些二次供水硬件設施難以達標。部分二次供水設施未按要求設置在獨立房間,還有部分設施的水箱與牆體、房頂的距離不符合設計標准。部分水箱沒有安裝鎖具以及溢水管和排污管,並且所在房間內堆有雜物。還有一部分水箱供水管線與鍋爐水箱直接相連,或消防用水與生活用水共用一個低位水箱。

  癥結監管缺失致水箱衛生隱患重重

  王憲民認為,二次供水出現如此境遇的主要癥結在於管理體制不完善。他表示,二次供水沒有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始終是供水單位和產權單位自我建設、自我完善。特別是近幾年物業小區不斷增加,二次供水設施的管護工作由小區物業、房產住宅局下屬的房產所、獨立的物業公司、社區和自管產權單位等多家部門分別承擔,管理狀況各不相同,有些水箱甚至是居民自管,水箱的衛生情況可想而知。

  哈市政協委員陶松濱表示,根據《哈爾濱市城市供水條例》規定,街路輸(配)水管網的主乾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由供水企業負責;自街路主乾管道接出的入戶管道至室內的供水設施,由房屋產權所有者或自費安裝者負責;單位的專用管道,由產權單位負責。除了水箱的管理單位多以外,負責水箱衛生的行政管理單位也不少,主要有房產住宅局、衛生局、供排水集團等,但是,真正對水箱負責的卻不好落實,各職能部門職責不清,相互銜接不夠,這使得這些部門和單位對水箱都有權管,又都可以不管,最終導致二次供水水箱衛生隱患重重。

  建議

  二次供水水質

  每半年抽檢一次

  王憲民建議,將二次供水設施納入城建規劃。盡快組織人員對全市二次供水的點位、設施、現狀進行一次全面普查,並逐一登記造冊。把不達標的點位設施納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逐年安排專項資金,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改造,消除安全隱患。明確行政主體,規范監管機制。細化相關職能部門的責、權、利,改變二次供水分散管理、無序操作現狀,確保對二次供水單位監管到位、指導到位。並加強衛生監督,產權單位和管理單位在使用二次供水設施前,應進行全面清洗消毒,入戶水質經衛生監督部門檢測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保證每半年對水箱和水池清洗消毒不少於一次。有關從業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明,經衛生知識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並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衛生監督部門應配備現場檢測設備,保證每半年對全市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一次水質衛生抽檢。

  哈市人大代表顧劍英表示,目前,供水部門和物業(產權)部門對區域內管線和其他供水設施的維修養護責任是不清晰的,應進一步明確責任。新《物業條例》和《供水條例》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供水管線維修養護問題方面,有的地方甚至相互抵觸,致使在小區出現供水管線和包括水箱在內的供水設施損壞時,供水和物業都以行業條例為據拒絕承擔責任。應將二次供水設施和養護問題提高到立法的高度,讓管理部門和行政主管部門有法可依。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