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近日,記者走訪了齊齊哈爾部分餐飲商企發現,被百姓奉為天的食品衛生狀況令人堪懮,超市仍存在問題,環境衛生狀況亟待改善。
記者來到位於龍華路的“百花快餐廳”發現,所有檔口擺放的各種食品、飲料均無任何防塵遮蓋,食品盛放在各式敞口無蓋的器皿中。記者以食客的身份詢問一位經營者為什麼不對食品進行遮蓋,經營者稱:“不髒,都是剛弄好的,俺家的東西都是乾淨的。”一位經常在此就餐的業戶說:“商家不遮蓋食物主要是太麻煩,開始還有些家在盛食物的盤子、碗上面蓋一層保鮮膜,後來看著沒人管,顧客也沒人挑,自己遮來蓋去的太麻煩,索性就這麼露著了。”記者在整個地下餐廳轉了一圈發現,只有一家的操作臺上擺放著一副一次性手套,其餘所有食檔制作售賣食品的人員都沒有帶口罩和手套……
在中瑞時代購物廣場(沃爾瑪),記者發現凍貨區的乾散丸子、豬手、排骨、凍魚等商品大開著冰櫃門無防塵遮蓋,沒見到有專人為顧客挑揀商品,顧客們隨意用手挑揀一些直接下鍋的商品;不遠處售賣如皋風味腸(臘腸)的櫃臺同樣沒有專人負責且無任何遮蓋,一位女顧客在其中用手翻撿許久。
記者在大潤發超市龍沙店中看到,超市為膨化食品、糖果、乾調等零食專門劃定出散裝食品區域。這些散裝食物都是顧客自行裝袋,然後由銷售人員稱重打上標簽,或是超市工作人員提前將裝袋包好,打上價簽,消費者只需按重量挑選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仔細看包裝袋就會發現,食品的包裝袋上沒有生產日期,取而代之的是包裝日期。“包裝袋上有包裝日期、保質日期,沒有生產日期,這東西哪天生產的都不知道,怎麼保質啊,這保質日期是怎麼出來的?”一位正在選購的市民王女士質疑道。在一個很大的容器內,盛滿散裝大米,還有一些容器內盛裝了黑米、紅豆等雜糧。一位老人伸手將銷售的幾種散雜糧抓了又抓做比較,考慮著購買哪一種;一位中年婦女,也伸手抓起一把大米湊近觀看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