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春運人說春運:坐火車看速度服務之變
2013-01-20 10:18:50 來源:生活報  作者:宋揚 高中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月20日訊 時光如煙,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春運也伴隨著時針不停變換。每年的春運既相似又不同,盡管回家的軌跡未變,盡管車站裡候車的人潮未變,卻因火車一次次提速、公路客車一次次昇級、航班一趟趟增加,讓我們回家的腳步越來越“輕快”。從我省視角看春運,火車已經駛入高鐵時代,公路客運已經實現村村覆蓋,越來越多的打工仔也開始打飛的回老家,春運人辛苦著、忙碌著卻又幸福著,因為他們一次次見證春運的歷史!車票從短缺到相對富足,春運方式從單一走向多樣。2013年熙熙攘攘的春運長龍中,“80後”、“90後”年輕人成為穿梭其中的生力軍,這些觀念前衛的年輕人讓整個春運大潮又多了幾分青春的活力。

  據預測,哈爾濱鐵路局在1月26日至3月6日為期40天的2013年春運中,將發送旅客1267萬人,日均31.7萬人,春運高峰日旅客發送量將達到45萬人。由於鐵路一直是人們春運的首選,為此,記者采訪了哈爾濱火車站和哈爾濱鐵路客運段多位“老鐵路”,他們講述了鐵路春運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兒,鐵路客流10年翻一番,實現從管理旅客到服務旅客的轉變,從燒煤的“綠皮”火車到電氣化的“紅皮”快車、“白藍”特快和“白皮”直快以及和諧號動車的變遷。

  行囊 客運員耿躍海:從散裝吃喝到特產禮盒

  51歲的耿躍海是一位“老鐵路”,已在哈站客運站車間工作30個春秋,經歷了30年的春運。“變化太大了!我從事了30年鐵路客運工作,其中當了12年的客運員。哈站春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發送的客流逐年增加,2002年春運高峰發送旅客也就六七萬人,2012年春運達到了十三四萬人,今年也許會更多。車站沒變,旅客多了,我們的服務沒有掉隊。”客運員耿躍海感慨地說,10年前,哈站春運每天能發七八十趟車,現在已經達到了一百二三十趟。

  耿躍海每天的工作從8時開始,一直到21時下班,在候車大廳與售票大廳間往返穿梭,負責疏導客流、引導旅客進站、巡視發現老弱病殘孕以及需要幫助的重點旅客,及時向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耿躍海平均每天要走10餘個小時,步行近20公裡,12年的春運,僅幫助旅客搬運的行李就達200多噸。

  春運期間,通過幫助大包小裹的旅客搬運行李,耿躍海看出了其中的一些變化,“10年前,老百姓坐火車回家過年或探親訪友是大包小裹,現在依然是小裹大包,但包內的物品有了變化,看得出老百姓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以前包裡都是些散裝吃喝,現在不僅有特產紅腸,還有各種精品禮盒。去年春運,有一位旅客扛了一個大包進站很費勁,我上前幫忙,愣是沒搬動他的大包,我又找來兩名客運員幫忙纔幫著抬上了火車,原來包裡裝了100公斤紅腸和臘肉,都是這位旅客帶給親友的。”

  旅客的行李也能看出這幾年的春運變化,以前北部線的旅客多數喜歡用編織袋裝行李,而南部線的旅客喜歡用桶裝東西,特別是重慶、徐州方向的旅客將生活用品、鍋碗瓢盆都裝在桶裡攜帶,現在的旅客都喜歡用旅行包、拉杆箱。

  車票 檢票員閆曉英:從老式硬紙殼車票到紅色紙質車票

  閆曉英是哈站客運車間檢票員,1988年參加工作,25年來她做過給水員、客運員、檢票員。“我參加工作時,蒸汽機車還在使用,燒煤的綠皮火車很普遍,根本沒有空調車,春運時客流最高峰也就三四萬人。火車票用的還是老式硬紙殼車票,現在已經改成紅色的紙質車票。”閆曉英說。

  據閆曉英講,她做給水員時,主要工作是保證列車供水,讓春運中的旅客在車上都能喝到熱水。因為當時在火車上旅客自帶喝水杯子喝開水是唯一選擇,不像現在可自帶礦泉水及各種飲料。2009年,她開始做客運員兼檢票員,3年用壞了5把檢票鉗,平均每天要為四五十趟車的旅客檢票。2009年春運,她每天要給六七千名旅客檢票,到了2012年春運,每天檢票數就已達10000餘張,估計今年春運還會有增長。

  閆曉英說:“我們工作再苦再累,都沒有怨言,只是對家人有著深深的愧疚。25年來,我在家和丈夫、父母們一起過的年三十還不到十個。因工作忙,我41歲纔要孩子,75歲的母親幫我看孩子,還不慎摔斷了胳膊。我付出這麼多不為別的,只希望贏得旅客的理解和支持。我的手機中一直存著三張照片,去年春運的一天,凌晨3點,我為一趟車的旅客檢完票後,拿起掃帚打掃候車室衛生時,一位女旅客也找來掃帚幫我打掃。我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看你們挺辛苦的,我就想幫把手。這位旅客、這件事讓我很感動,我看到的是旅客較高的素質,他們能夠理解、支持我們工作,讓我感到很欣慰。”

  候車環境 候車室值班員付饒:從木頭硬板到淺色軟皮沙發

  哈站客運車間客運值班員付饒向記者講述她眼中的春運變化,1995年參加工作的付饒,最初在軟席候車室當值班員,候車室的座椅讓她看到了鐵路的變化。10多年前,普通候車室就是長條木頭硬板,軟席候車室的沙發也是白色布罩的老式沙發,後來換成黑色、藍色的深色系皮革沙發,後來,哈站為了讓旅客視覺更舒適,將沙發換成了淺色系的。

  “十七八年前,客運工作人員對旅客是大喊、呵斥,完全是對旅客進行管理。近十年來,鐵路客運出現了極大轉變,工作人員聲調降低、服務細化,從以前對旅客粗線條服務,改變成如今對旅客周到細致的主動服務,徹底從管理旅客向服務旅客實現了轉變。”客運值班員付饒說,現在的旅客素質明顯提昇,10年前,旅客在候車室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瓜子皮到處都是,車站被弄得髒亂不堪。如今多數旅客都能主動將果皮、紙屑等扔進垃圾桶。


  哈爾濱客運段北京車隊列車長高偉濤——從“綠皮車”列車員到空調直快列車長

  今年27歲的高偉濤在哈爾濱鐵路客運段北京車隊Z16次列車擔任五組列車長,他從事列車員、列車長工作已經近10年。高偉濤告訴記者,2003年,他剛參加工作就趕上了春運,被分配到哈爾濱到寶雞臨客擔任列車員,列車是“綠皮車”,車上供暖和燒開水都要靠列車員燒鍋爐纔能保證。“只要不怕髒,不管年齡大小都能燒好鍋爐。”高偉濤說。

  據高偉濤講,2004年,他被調到哈爾濱至大連T262次列車擔任列車員,T262次列車是電力空調機車,車廂內都有空調,旅客乘坐比較舒適,春運時期及夏季旅游旺季,車票可謂一票難求。2006年,他又被調到Z16次列車擔任列車員,後昇任為列車長。白色車體的Z16次列車可以說是目前最舒適的列車,全列軟臥、一站直達北京,每節車廂36個軟臥,共有18節車廂。乘坐這趟列車的旅客層次素質都比較高,不存在超員問題。

  高偉濤參加工作快10年了,他說,隨著各種特快、直快、動車以及高鐵的開通,加上春運期間開通臨客,每一位旅客都能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滿意。

  哈爾濱客運段廣州車隊副隊長張軍——以前只管行李現在還關注“心理”

  1987年就參加工作的張軍作為哈爾濱客運段廣州車隊的副隊長除了擔任管理工作,還在春運期間親自上陣,擔任哈爾濱至廣州列車的列車長。

  談起在春運中讓張軍難忘的事,張軍說:“哈爾濱至廣州列車,由於距離比較長,往來客流人群比較大,常年處於滿員狀態。因此旅客在乘車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突發情況,而且不斷有新的情況發生。有出現幻覺給周圍旅客發錢的,還有擔心隨身工錢被搶而把錢給吞咽到肚子裡的。”

  張軍說:“去年的春運中,一名湖南株洲到黑龍江務工的農民工,由於隨身帶著一年賺到的工錢,精神比較緊張。結果在列車還沒有到湖南的時候,這名農民工就出現了幻覺,在車廂中突然站了起來,把身上的一萬餘元現金都拿了出來,給坐在附近的每一名旅客發錢,並且口中念念有詞地說‘都別搶我錢,都有、都有,每個人都有’,這名農民工就把錢都發了出去。我和列車員了解情況後,從其他旅客手中又把錢都收了回來,並且放在列車員身上幫他保管了一路,最後還派了一名列車員專門照顧他,害怕他再出現幻覺。直到這名農民工安全到達株洲車站,又把錢還到了他的手中。”

  談起多年的春運感受,張軍說:“以前主要是管理車廂內的行李,保證旅客的安全,現在乘車環境好了,我們也更關注旅客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感受,旅途中也會增加一些娛樂,讓旅客放松心情。”

  哈爾濱客運段上海車隊列車長劉天軍——從搶座位到求鋪位

  參加工作已經15年的劉天軍是哈爾濱客運段的一名列車長,曾經多年擔任哈爾濱至上海的乘務員。

  劉天軍對記者說:“我剛上班的時候,春運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字‘亂’。這個‘亂’不僅僅體現在春運期間旅客數量特別多,最主要的是春運的旅客上車之後很多人只有靠‘搶’纔能佔到位置。這個‘搶’不是搶‘坐’的位置,而是搶‘站’的位置。因為十幾年前的春運旅客數量實在太多,已經超出了鐵路的運輸能力。在那些年,春運期間經常是車廂的行李架上、臥鋪的鋪位下面、車廂的廁所裡、洗面間裡全都是旅客。而且那個時候春運期間的民工潮特別洶湧。”

  劉天軍說:“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是列車上的乘務員、乘警、列車長全員上陣,盡量幫旅客安置好位置。”

  說起近幾年的春運,劉天軍說:“近幾年,民航、汽運等多種運輸方式分流了一部分旅客,而且現在的旅客素質提高很多,包括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也有很大提高,所以現在的春運秩序要好了很多。十幾年以前,農民工的行李是大包小裹,經常是一個人帶著十幾個玻璃絲袋子上車。現在的情況是,玻璃絲袋子少了許多,而且旅客上車之後,自己都能把行李安置到一個比較穩妥的位置。”劉天軍說:“以前車票特別難買,很多人只要求能夠在春運期間有一張車票,‘走得了’就成。而近幾年的春運,旅客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走得了’,而是要求‘走得好’。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很多農民工、外出務工人員上車之後也都要求能夠補上一張臥鋪車票,這說明旅客對於旅途中乘車的舒適性要求越來越高了。”

  劉天軍說:“作為這十幾年春運的親歷者,春運在不知不覺當中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多方面的,是向著越來越文明、越來越有秩序變化的。”

  哈爾濱客運段黑河車隊列車長周偉光——現在除夕坐車會和旅客一起吃餃子

  作為一名80後的列車長,周偉光已經參加工作十多年,談起連續多年在列車上過年的感受,周偉光對記者說:“由於鐵路的運行規律決定,一個乘務隊,在大年三十這一天,肯定會有兩個列車組在列車上過年。趕到大年三十由誰來當班是根據常年的輪班來決定的,當萬家團圓的時候,在火車上過年的滋味,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以前,車上都比較擁擠,想給每位旅客送上一杯茶水都擠不進去,現在列車上的條件好了,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都會在除夕這一天,在餐車上和旅客一起包餃子、吃餃子。讓旅客雖然在旅途中、列車上,也能有家的感覺。”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