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 (記者 孫曉銳) “融資難的發展瓶頸一直制約我省中小微企業的迅速壯大,這種脫離資本市場發展的狀態是不健康的,不利於我省中小微企業的孵化。”在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劉長青發出呼吁,利用企業孵化器結合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融資工具,集合政府和資本市場兩方面力量服務我省中小微企業,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將是我省發展中小微企業,推動經濟轉型,增加全省生產總值、就業崗位及稅收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
省政協委員劉長青參加分組討論。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劉長青介紹說,我省中小微企業在龍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2011年底,我省中小微企業總數為10.5萬戶,佔全省企業總數的93.7%,實現增加值3628.6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29.0%,全省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333.3萬人,並且以上指標呈逐年上昇的態勢。可見,我省的中小微企業已成為龍江地方財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創造社會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以及推動經濟轉型昇級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於多數中小微企業規模小、資信差、科技含量低等自身原因,以及生產成本上昇、稅賦較重等外部原因,我省多數中小微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劉長青說,目前我省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雖不斷改善,各項優惠政策逐步落實,成效初顯。但我省中小微企業獲取外部資金途徑較少的局面並沒有改變,其面臨的最大困難依然是融資難等金融服務缺失的現實問題。來自黑龍江統計局發布的我省中小微企業資金來源數據顯示,91.5%的企業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32.3%為銀行和信用社貸款,26.6%為親朋和民間借款,12%的為企業內部集資,6.6%為擔保機構貸款和財政補貼。以上數據表明我省中小微企業資金來源呈現多元化,同時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資本市場對我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實際幫助支持是非常微弱的,企業主要是通過自有和個人借款的傳統方式籌資,基本上沒有能力借力資本市場,除了銀行和信用社對中小微企業融資起到一定作用外,其他資本市場工具在我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中處於相對缺失的狀態。我省的企業孵化器作為政府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重要平臺,應該實時提昇孵化服務能力和服務層級,加強專業平臺建設等舉措,尤其是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助推孵化企業快速成長。北京中關村之所以能打造成“中國硅谷”,資本市場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改善我省通過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相對滯後的現況,劉長青建議,在適當時間召開一個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與農工黨黑龍江省委經濟工作委員會共同參加的“關於通過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研討會”,共同研究推進我省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問題。
劉長青建議,政府可整合現有資源成立一個專門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性平臺”,在該平臺上通過市場化運作與我省中小微企業進行對接。
談到平臺的功能性時,劉長青說,該平臺主要負責收集、整理各類中小微企業信息並引進各類投融資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小額貸款及風投公司等。平臺主要負責審核進入平臺的中小微企業及投融資機構的信息,幫助中小微企業與各類投融資機構進行對接,鼓勵各類金融機構與企業簽署金融服務合作協議,政府相關機構對進入該平臺的投融資機構及中小微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將中小微企業提交到該平臺上的融資需求向各類投融資機構征集方案,為中小微企業搭建投融資信息及金融服務共享的資本市場環境,使中小微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能夠得到直接融資,最終實現通過該平臺使中小微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快速做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