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記者 李倩)黑龍江省農業資源豐富,又處於全國重點缺硒地區,發展富硒功能農業既有自身的產業優勢,又有市場需求,優勢明顯。在進行大量調研的基礎上,九三學社省委在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提案建議黑龍江省應大力發展富硒功能農業。
九三學社組政協委員分組討論省政協工作報告。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調研發現,富硒功能農業已受到我國多個地區的重視。而以硒生物強化技術為基礎的富硒功能農業,在我省五常和寧安兩地先期發展。2012年,兩地共種植富硒水稻3000畝,增收效果較好,並初步實現了富硒功能農業與立體化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寧安普通響水稻收購價約為5元/斤,富硒響水稻協議收購價達15元/斤,富硒技術成本約合每畝400元左右,農戶每斤水稻存利增加約9.96元,增幅為199.2%;五常地區水稻收購價為1.9-2.5元/斤,富硒稻協議收購價每斤約比普通稻高0.5元,以收購價均值(富硒技術成本)為基數,農戶每斤水稻純利增加約0.26元左右,增幅約為18.18%。同時該地區采取硒生物強化技術種植的稻花香水稻普遍可增產6%左右,五常稻花香水稻畝產約為1000斤左右,。
雖然我省在發展富硒功能農業有自身的優勢,但目前富硒功能農業發展仍存在專項政策缺位、宣傳不到位、經營尚未建立產供銷一體化、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
針對如何發展富硒功能農業,九三學社省委建議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制定出臺支持發展富硒農業的政策,加大政府指導和扶持力度。同時,建立和完善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示范基地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科技發展模式,確立我省在富硒生物強化技術研究推廣方面的領先水平。積極協調農超對接,降低富硒農產品進超市的門檻。
與此同時,我省要重視品牌建設,強化市場管理。組織力量,與科研院所進行對接,通過科技交流,確立我省未來富硒有機農產品新技術的應用主導地位。構建富硒農業質量控制體系,制定檢驗檢測標准,從源頭遏止假冒偽劣現象,消除食品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