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朱清文: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實現重點工作新突破
2013-01-26 18:59: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實現重點工作新突破

  ——訪省人大代表、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

  東北網1月26日訊 (記者 楊林川) “過去一年,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大力發展‘五型經濟’,全面建設‘五個一流’,強力推進‘十項昇級創新’,全市經濟逆勢強勢而上,全面圓滿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創造了綏化歷史和在全省排位最好成績。”接受東北網記者采訪時,省人大代表、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開門見山地說。

省人大代表、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過去的發展得益於改革,今後的發展更依靠改革,寄希望於改革。”朱清文表示, 2013年,綏化市將通過六個重點領域的改革探索,推動昇級創新,實現中心崛起、富民強市目標,努力奪取產業項目三年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努力實現民生福祉的全面提昇,努力保持經濟社會重點發展指標的全面跨越增長。

  ——大力推進以家庭承包為基礎,合作農業為載體,規模經營為前提,機械化、水利化、科技化為內容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要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大力培植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更多有實力企業投入建設現代化大農業,推進產加銷一體化,實現企業直接以工補農。要進一步搞好大農機合作社建設,搞好機具配套,提高作業能力。要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和田間灌溉工程建設,擴大水澆地面積。要加大科技推廣應用力度,提高科技貢獻率。要做好農民群眾的引導、發動和組織工作,搞好農業保險等社會服務。

  ——以城鎮化為重點,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順應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把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由重點建村戶轉移到重點建城鎮上來。一是重點建設好縣城。加快城市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環保等社會事業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要采取企業牽動、市場運作、鄉村主導等形式,優先吸納城郊鄉鎮、村屯農民進入縣城。二是科學規劃,加快推進重點中心小城鎮建設。根據城鎮總體布局,規劃建設中心重點小城鎮。按照城市標准規劃建設,吸納輻射區內的村屯農戶入鎮就業生活。三是搞好肇東五站、東發,安達北湖新城、臥裡屯小鎮等與哈爾濱、大慶同城同體發展的城市新區建設。借助哈爾濱、大慶大都市功能,建設高標准新城市,提昇綏化的城鎮化水平。每個縣都要選一兩個條件好基礎好的城郊鄉鎮和中心城鎮進行整鄉鎮城鎮化建設,率先完成,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搞好產業園區建設,為農村工業化、新型工業化承載產業和項目,實現集約集群優勢發展。市本級要抓住機遇,高水平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領承載全市園區經濟發展。肇東、安達要高標准建設好省級重點園區,漸進建成國家級園區,承載全市劣勢地區產業和項目。各縣(市)區都要建好產業園區,承載鄉村和本級的產業和項目。要科學規劃,高標准建設,產城一體,使園區成為高標准城市新區。


 

  ——大力發展異地經濟,加快鄉村和劣勢地區的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社會和諧的更高目標,使優勢地區強勢發展、劣勢地區借勢發展、綏化全市優勢發展。發展異地經濟要在認識上再提昇,工作上再加強,機制上再完善,效果上再擴大。

  ——進一步發動群眾,落實政策,加快鄉鎮村經濟發展。園區經濟、異地經濟是鄉鎮村經濟發展的最佳途徑,是鄉鎮村集體經濟最好的實現形式,是綏化的創新,也是鄉鎮村的福音和機遇。要加大群眾發動力度和政策落實兌現的程度,向鄉鎮村基層傾斜。通過鄉鎮村乾部群眾自身的努力,發展鄉鎮村經濟,富裕鄉鎮村基層,強化鄉鎮村職能和功能,真正把鄉鎮村建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主戰場和功能強化、管理有效、服務優良的和諧社會。

  ——大力發展城市型經濟和都市圈經濟,帶動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城市經濟主要是工業經濟、服務業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搞好城市經營、建設、管理。經營城市主要是經營土地、經營資產、經營環境、經營事業、經營基礎設施、經營產業、經營資本、經營品牌,通過經營城市,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要更多地搞好金融融資,更多地引入民營資本,加快中等規模城市群建設。深化認識,加快發展全方位的都市圈經濟,鄰近哈大齊大都市的縣更要加快發展都市圈經濟,走出一條有綏化優勢特色、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的都市圈經濟的發展高速公路。下氣力搞好市本級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擴大規模,提昇品位,加快速度,增強帶動功能,率先建成高標准的中等規模區域中心城市,引領帶動綏化全市城市型都市圈經濟發展。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