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訊(記者 王蕊)牡丹江地處東北亞經濟圈軸心區域,被譽為“對俄經貿第一市”。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速,牡丹江地處全國鐵路網絡接近末端且運力不足的現狀,成為制約該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省政協委員王同堂在提案中提出,應加快闢建“白敦東”鐵路,打通牡丹江“南下”新通道。
省政協委員王同堂在分組討論會上發言。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牡丹江毗鄰俄濱海邊疆區,擁有四個國家一類口岸,據了解,牡丹江等地每年需要通過鐵路外運的貨物量達600多萬噸,但國家向牡丹江調撥車皮運載能力僅為400多萬噸,鐵路運力因此嚴重不足。同時,雞西、七臺河、佳木斯等地的煤炭、糧食也需經牡丹江運抵哈爾濱、沈陽、大連等地,進一步加劇了鐵路運輸緊張的現狀。
王同堂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牡丹江鐵路南下方向主要是經綏濱線繞行哈爾濱開赴長春沈陽方向,先北上西北、再南下吉林遼寧,長達910公裡。近年來,雖開通了牡丹江經圖門、延吉、吉林到長春的鐵路線,但其線路運輸距離長約770公裡,再至沈陽則達到1070公裡,對於貨運而言時間成本過高,經濟價值甚微。
“近年來公路建設雖有所加強,但由於油價、人工、物流等費用不斷上漲,成本高昂,對牡丹江經濟發展制約作用十分明顯。”王同堂如是說。
近年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從“五城建設”大局著眼,推動成立了東北“12+2”地市旅游合作聯盟,各方面發展蓄勢待發,但很多合作項目推進速度掣肘於現有鐵路格局。王同堂建議,眼下,闢建牡丹江南下鐵路新通道已成為突破瓶頸、解決問題的關鍵。
根據國家發改委編制的《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白河至敦化至東京城”鐵路(白敦東鐵路)已經納入東北東部鐵路貫通工程。據介紹,建成後,牡丹江人流、物流可以經吉林市直接南下抵達沈陽,鐵路裡程可控制在700公裡以內,比經哈爾濱至沈陽縮短近240公裡。不僅緩解黑龍江省東部,乃至三江平原地區物資外運緊張的狀況,運輸成本也可大大降低。
而“白敦東”鐵路作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巨大、涉及面廣、影響深遠,不可能一蹴而就。王同堂提出,相關部門可成立項目推進工作組,深入調查研究,解決影響鐵路建設的關鍵問題;加大對建設“白敦東”鐵路重要意義的宣傳力度,最大限度的爭取國家的政策及資金扶持,推動“白敦東”鐵路盡快開工建設。
“牡丹江市地理位置較為優越,打通交通網絡後,必將成為帶動和加強黑龍江省東部與吉林省中部、遼寧省北部的經濟聯系的重要樞紐,開展區域合作的龍頭。”王同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