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訊(記者 李倩)作為奶業大省,國人每喝六杯牛奶中就有一杯來自黑龍江。但面對國外乳業強勢進攻、生產成本上漲等因素,我省奶牛養殖戶養殖積極性逐漸下降。為此,參加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崔強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省市縣財政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增加投入、增加奶農補貼種類,調動奶農積極性。
省政協委員崔強。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奶牛存欄260餘萬頭,鮮奶產量近800萬噸,奶牛存欄和鮮奶產量雙雙穩居全國第二位。但隨著飼草飼料、勞動力、水電價格等成本不斷上漲,加之原料奶收購價格偏低等狀況,養殖戶基本都處於微利和保本狀態,積極性被挫傷。另一方面,養牛的效益和打工相比,無法相提並論:散養一頭牛年均效益為2000—3000元,打工一個月就遠遠超過養一頭牛的效益,養殖戶極有可能會大量退出奶牛養殖業,進而影響全省乳業的健康發展。
奶牛。(資料圖)
崔強委員建議,各級財政應合理調整支農資金使用比例,奶業生產重點市縣每年列支奶牛發展專項資金,增加投入,建立以農民投資和社會投資為主、政府投資為引導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采取資金直補、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合作社和個人建設規模化牧場和標准化奶站。
崔強委員還建議,政府應擴大補貼范圍。省市縣財政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增加奶農補貼種類,提高補貼標准,對大型牧場的奶站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行專項補貼。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