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清晨5時55分,解放軍駐綏芬河某部邊境三號洞哨所戰士劉敬峰,換上部隊特意為哨所戰士配發的加厚軍大衣,穿上加長加厚的軍靴,戴上帽子手套去上崗,6時准時來到崗哨,與戰友換防後開始新一天第一輪的2小時守衛橋涵站崗工作。
“你聽,火車來了,大約還有一公裡就會從我這裡經過了。”果然,不一會,寂靜的山林間一輛滿載貨物開往俄羅斯的火車駛來。2小時間,3列客貨列車呼嘯著從他的崗哨前擦身而過,帶起的陣陣風雪,刮掃著他凍得通紅的臉。2小時,他矗立著,紋絲不動。
2小時後,戰友來換防了。走進溫暖的營房裡,劉敬峰脫下厚厚的軍靴放在暖氣邊上,搓著凍得發紅僵硬的手說,“真冷!”一小時後,他再次穿戴整齊與戰友們開始當天的首輪沿鐵路線巡邏任務,三人一組,在接下來的4個小時裡要巡視鐵路線,查繳轄區內山林中是否有非法越境者及偷獵者設下的網線套。他們穿著厚重的軍靴,走在厚厚的積雪中卻健步如飛。

劉敬峰所在的哨所是我省東南部與俄羅斯接壤最近的一處邊境哨所,主要負責看護10公裡長的由綏芬河開往俄羅斯的火車路軌和已有111年歷史的三號洞通行隧道,同時查繳非法越境者及上山偷獵者。這個從安徽來的戰士對北方冬天的徹骨寒風有著深深的體會,他說,北方冬天的風刮在臉上很疼。在安徽時最低氣溫零攝氏度左右就覺得挺冷了,和這兒一比,家裡像春天。前幾天家裡來電話說冷,零下7攝氏度,他笑著和家人說真是太暖和了,我這都零下二三十攝氏度了,這纔叫冷。“第一年來哨所站崗時經常感冒,現在經過鍛煉,身體變結實了。午夜上崗感覺最冷,山上的崗哨四周沒有避風的地方,寒風中站立2小時真是鍛煉意志啊!但咱是軍人,保家護國是天職。”劉敬峰笑著說。
與劉敬峰一樣,哨所其他9名戰士每天都站崗、巡邏在交錯的俄羅斯寬軌、中國窄軌,人稱“騎馬線”的雙軌鐵路上,天寒地凍中為每天18列中俄鐵路過貨運輸火車保駕護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