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訊 昨晚,在央視2套最新一期播出的《城市流行味》中,來自冰城的名廚鄭樹國以啤酒魚、油炸冰棍、鍋包肉,分別對陣福州名廚的冬瓜燉鰻魚柳、水中雕豆腐、魚丸。最終,在三場菜品的比拼中,哈爾濱代表隊均以高投票數獲得大眾評審的支持並獲勝,哈爾濱菜“戰勝”了“八大菜系”之一的閩菜。記者在節目播出後,專程找到鄭樹國,聽他講述參加《城市流行味》獲勝的臺前幕後。
沒想到鍋包肉全國有這麼多人喜愛
今年1月初,省電視臺推薦省內名廚參加央視《城市流行味》節目,最終找到道臺府官膳第四代傳人鄭樹國。剛開始以為是“廚師比賽”,鄭樹國當即回絕了邀請,因為老家規不允許。之後,鄭樹國了解到這是一檔以娛樂為主的飲食節目,纔最終答應前往。鄭樹國說,他來參與節目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與外地菜系的交流推廣哈爾濱菜,推廣冰城中西交融的文化。
鄭樹國講,爺爺當年定下規矩時說,展示一上昇到比拼,廚師就會變得浮躁,做菜只注重評委和少數人對口味的感受,卻忽略了大眾的口味,這樣的廚師也就等於丟了手藝。
在節目第一環節,主持人要求大眾評審在答題板上回答兩個城市最流行的菜是什麼,分別給出三個備選答案:福州是魚丸、肉燕、肉丸;哈爾濱是小雞燉蘑菇、殺豬菜、鍋包肉,答案會在節目第四環節“臥虎藏龍”中揭曉。
在第四環節,7名評審舉起答題板,在場觀眾為哈爾濱代表隊鼓起熱烈掌聲。這一輪,“哈爾濱”完勝,評審們在答題板回答了哈爾濱最流行的菜——鍋包肉。而福州流行什麼菜卻“各有所愛”。
在結果揭曉後,鄭樹國與福州名廚現場制作各自城市的流行菜,媒體評審品嘗後投票。最終,鄭樹國制作的鍋包肉再次以“多得票率”戰勝福州名廚的魚丸。
主審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高炳義在品嘗完鍋包肉後評價,“我在很多地方吃過鍋包肉,還是首次吃到傳承人烹制的,也是味道最好的。”鄭樹國在節目結束後說,他沒想到鍋包肉在全國能有這麼多人喜愛。
1914年哈埠“啤酒菜”誕生
在節目的“獨門秘籍”環節,兩個城市的廚師分別制作一道自己的拿手私房菜。鄭樹國的一道“啤酒魚”告捷,主審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高炳義品嘗後說,據他所知中國用啤酒做菜的歷史出自哈爾濱,沒想到後人在此。
鄭樹國講,選做啤酒魚也是無意為之,沒想到高炳義知曉這段歷史。1914年,一家由中國人開辦的啤酒廠開業,給哈爾濱道臺府送了十幾桶啤酒,可官員們喝不慣啤酒苦澀的味道,當時的道員便打賞給了府內差役,可他們也不愛喝,十幾桶啤酒在膳房放了好幾天,最後管家決定把酒倒掉。
倒酒時,啤酒散發的濃濃麥芽香味,一下子吸引住了膳長鄭興文(鄭樹國的爺爺)。他想,啤酒也是糧食釀造的,與黃酒差不多,中國許多菜都要用黃酒調味,何不看看能否用啤酒來做調料烹飪菜餚?於是,他將剩下的啤酒留下。
他先用啤酒試探著烹制“紅燒肉”。用啤酒頂替黃酒,菜做好後,發現菜餚的色澤光亮油潤,極富食欲,口味也變得與眾不同了。隨後,他用啤酒又試做了魚、牛肉、雞等,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鄭興文還用啤酒“調芡”炸制食品,炸出的食品麥香松脆,顏色金黃美觀,啤酒菜最終成為哈爾濱的特色菜餚。
油炸冰棍差點和觀眾無緣
在節目現場,鄭樹國制作的油炸冰棍,讓評審團們見識了《闖關東》中“拔絲冰溜子”橋段的真容,贏得滿場叫好。但在節目錄制時,因為地方飲食習慣的差異,鄭樹國險些沒買到做菜的材料。
年前節目錄制時,欄目組將鄭樹國展示“油炸冰棍”的環節安排在晚上9時。為提前做好准備,下午3時許,鄭樹國派助手采購冰棍。沒想到,助手一去5個多小時都沒有回來。眼看節目將錄制,無奈之下,鄭樹國只好另作打算。他想用“一分鍾刻10個蘿卜花”來代替,可是這樣一來就體現不出哈爾濱菜的特色,這可把他急壞了。
臨節目錄制開始5分鍾,助手終於拎著12根冰棍趕了回來。鄭樹國得知,與哈爾濱人冬天越冷越吃冰棍的習慣不同,北京人在冬天不吃冰棍,助手打車跑遍了半個北京城,都沒找到冰棍。天擦黑時,纔在兩個居民胡同的食雜店裡湊到12根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