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22日訊 一把小小的鑰匙和唯一能與它相配的門鎖,這兩個物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通得甚至被我們常常忽略,可一旦它們當中的一方出現問題,都將使我們面臨著被家『拒之門外』的境地。當我們遭遇『開鎖問題』時,措手不及、著急生氣、欲哭無淚,復雜的情緒糾結在一起,人們都難逃『下次可不能再乾這事兒』的感嘆。本報今起推出《開鎖那些『鎖』事兒》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迎親朋送好友、貼對聯放鞭炮,忙碌、喜慶成為貫穿整個春節假期的主旋律。而從除夕到初七,『忙』和『喜』讓很多『馬大哈』湧現了出來。在沒隨身攜帶鑰匙的情況下,貼對聯時一用力將門上了鎖、家人歡歡喜喜外出放炮全被『拒之門外』、送親友時一激動送到小區門口後發現自己歸家不成,春節期間,96110開鎖電話平均每天接到百個市民來電。
家住道裡區經緯街的程女士今年26歲,不想過年貼對聯時發生了『小插曲』。『貼春聯時,我生怕對聯貼歪了不好看,貼透明膠時一用力,我聽見門鎖「嗒」一聲,一看,門鎖上了!當時真是欲哭無淚,幸好揣著手機。我怔在那幾秒鍾後,按家單元門小牌上提示的96110打開鎖電話,20分鍾之後,開鎖師傅來幫我把門打開了。後來整個過年期間,家人提起這事兒還樂呢。』
過年同樣被鎖家門外的還有南崗區一高檔小區的陳先生一家三口。大年初二,陳先生一家三口相約了另外兩個好友家庭到家裡聚餐,幾個人都有些喝醉了,半夜12點左右,朋友們穿衣回家。喝得高興的陳先生一家三口,只有女兒穿著外衣送朋友送到了小區大門外。走到自家單元門前,『發現自己沒帶鑰匙,結果一問媳婦,她也沒帶,當時哭笑不得。後來我們一家三口按鄰居家的門鈴,先進去了單元門,又打開鎖電話,在鄰居家呆了快1個小時,纔回到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