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首家失能老人公寓開門納客 擬組建專業社工隊伍
2013-03-04 09:35:33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立 於海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養老院難以承擔的窘境

  生活報3月4日訊 “我家裡有位臥病在床的老人,想住到你們老年公寓,能接收嗎?”“公寓床位有限,再說缺人手,如果實在要進,就得簽個協議,出了事我們不負任何責任。”記者在對哈市一些民營養老機構調查采訪時發現,盡管可以多賺錢,但當失能老人想進養老機構時往往會被“婉言拒絕”。

養老院護理人員正在給失能老人喂飯

  “你知道我們最害怕什麼嗎?就怕老人出狀況,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飯、喝水都得死死盯著,生怕出半點意外。”哈市馨悅老年公寓負責人王桂琴說起收住失能老人的事至今心有餘悸。王桂琴坦言:“不是我們不想收失能老人,而是收了之後出了問題很難承擔。”目前在哈市的養老機構中,60%-70%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這也使得養老院床位的周轉率非常低。為了經營,有時不得不收住失能老人,但現在都要跟家屬簽一個出現任何問題公寓不負任何責任的協議,這是目前哈市養老院的通行做法,否則出一次事養老院基本就關門了。

  2010年7月,哈市老齡辦和哈市慈善總會選擇在香坊區民眾老年公寓建立全市第一家“愛心慈善護養專區”試點。專區收住60歲以上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雖然收一個失能老人的養護費是收一個一般老人的兩三倍,但危險性太大,一旦有個三長兩短的,不僅得賠償,信譽也受影響。另一方面就是照顧失能老人太‘費’護理員。因為要求高,很多護理員因為太累不乾了,這也是多數養老院不願接收失能老人的原因。”民眾老年公寓負責人劉彩霞如是說。

  道裡區敬老服務中心孫盛偉院長向記者透露,現在哈市各養老機構護理員的比例都在1:5左右,即一個護理員要照顧五六個老人,護理員基本都是外縣市農民,沒有保險,有的招來做了不到一個月就累跑了。護理員短缺已成為制約養老事業發展的軟肋。如果不能不斷擴大護理隊伍,很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將會陷入無人看護的境地。

  “對失能老人的高難度護理意味著高風險。立法缺失,保險不到位,這風險就該我們承擔嗎?”一位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直言,他根本不接收失能老人。

  據哈市民政部門統計,目前哈市的失能老人床位在600張左右,與哈市22萬失能老人相比,不足1%。

  首家失能老人公寓已開門納客

  哈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哈市失能養老的政策目前正在積極調研和探索中,初步有了各項對策。對於失能老人床位少、養老院不願接收的情況,哈市已推出了相關舉措。

  據悉,經過兩年建設,哈市首家失能老人公寓年後已開門納客。同時為了有效及時接收失能老人,哈市已經出臺政策,從今年開始啟動建設失能、失智愛心護養設施,本著醫養結合的原則,依托現有大型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機構,采取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建設一批失能、失智老人護養院,使專業護養型床位佔社會辦養老床位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滿足失能老人入住養老院的願望。

  此外,按照我省的總體部署,哈市今年也開始發放小范圍的失能補貼,我省戶籍且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均享受每人每月50-150元的補貼,以後將逐年加大補貼力度。

  已制定未來三年養老計劃

  據悉,哈市民政部門已制定了一些未來三年將推廣的養老計劃,哈市將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建立一批老年病專科和老年病房,為老年人提供保健、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鼓勵、支持民間機構和社會組織建設一批以長期照料、專業護理等服務項目為核心的愛心護養院,並計劃籌建哈市養老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統籌利用社區服務信息網、熱線電話、愛心門鈴、健康檔案、服務手冊、社區呼叫系統、老年專用手機、有線電視網絡、全球眼等信息化平臺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力爭3年內實現居家養老呼叫服務城市全覆蓋。“這也是從失能老年人群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建立的一個居家養老包保聯系制度。針對在居家養護的失能人,將與專業的社區養老服務工作者結成包保對子,將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安全和生活保障需求納入可控范疇,並進行專業指導。”哈市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對於目前存在的失能養老床位不足的情況,哈市也將仿照上海、青島等城市,將加強失能老人的專業護理人員的培養,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除了加強養老機構專業護理隊伍的培訓外,哈市還計劃組建專業養老服務社工隊伍,采取招聘等方式,快速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養老服務社工隊伍,並通過職業培訓獲取相應層次的執業資格證書,使從事養老服務的社工佔社區工作人員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並壯大志願者服務隊伍。此外,還將動員和倡導廣大社會成員參與社會養老服務,建立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實現每10位老人至少有1名志願者提供服務。

  他山之石

  醫養結合以房養老社區即時服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事哈市養老問題研究的哈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姜歐表示,“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哈市在推行失能養老體系中,不妨擴大思路,借鑒國內外一些做法,緩解失能老人養老難。”

  社區照料

  在哈市目前社會養老機構不足、養老設施欠缺的情況下,可仿照太原模式,在社區為失能、困難、空巢老人提供即時服務、社區日托服務、配送服務、家政服務、親情電話服務、關愛老年人公益服務等,使無法進養老院的失能老人得到精心照料。

  醫養結合

  此外,天津醫養結合也是養護失能老人的妙招,讓養老院列為醫保醫院,讓醫養結合,養護院可招聘一批有資質的醫生和護士,充實到失能老人養護醫療隊伍中,實現24小時值班,輪流看護老人。無論是打針、輸液,還是尿管、胃管方面的問題,都會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大學生與老人合住

  國外也有一些先進失能老人養老舉措,德國會安排一些大學生和半失能老人合住,既能幫老人料理家務,又能省下宿捨租金。

  商業保險

  美國則以商業保險機制為依托,建立了一種籌集長期照料服務費用的制度,服務對象涉及老年人、青年殘障人員、事故受傷者或其他傷殘人員,服務范疇包括家庭健康照料、成人日托照料、臨終關懷照料等。

  此外,國外流行的“以房養老”也值得一試。擁有自住房的老年人可以通過反向的住房貸款,將房子具有的固定資產變現為可以支付長期照料服務的費用。

  互助養老

  互助養老也可大力提倡,年齡較輕的老人與高齡老人的互助;部分失能老人與單親家庭互助,將有照顧孩子需求的單親家庭與有照顧需求的老人結合起來等。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