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雙城鎮工農社區的『大家長』:我只想為百姓做點事
2013-03-06 14:0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6日訊 題:雙城鎮工農社區的“大家長”:我只想為百姓做點事

  記者 顧碩

  “我當過7年兵,和雷鋒是同齡人,雷鋒是軍人,我也是軍人,‘向雷鋒同志學習’是毛主席提出的號召,也是我這一輩子記在心裡的一句話。”雙城鎮工農社區的居民委長王洪喜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

王洪喜。

  王洪喜,今年71歲,是雙城鎮工農社區的居民委長,也是一個管著700多戶吃水的送水員。他的工作很平凡,他所做的事兒也很平常。1986年,王洪喜從縣亞麻廠退休後到當時的工農街道辦事處當了一名委長。“啥叫委長,可能很多同志不明白,委長不是啥官,在我理解,委長就是一個‘大家長’。”王洪喜謙虛地說。

  這個“大家長”可不簡單,他要管工農街6、7、8、9委700多戶1500多人。春天,他組織居民搞環境衛生,栽花種草搞綠化。夏天,他挨家挨戶看誰家房子漏雨。秋天,外面風一大,他就滿街溜達,看著不讓在外面生明火。冬天,他組織清雪鏟冰包。家家戶戶,大事小情他都跑在前面。他幫著鄉親們辦房照、辦土地證,城裡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認得他了,一看到他就說老王頭又來了。20多年了,凡是和老百姓相關的事就是他的事,政府給修了38條水泥路,建了9個公廁,修每條路、建每個廁所,他都得親自跟著,因為沒有人比他更了解路的狀況、廁所應建的位置。

  雖然他只是個委長,但他心裡裝的是大家的事,大家有事也找他。1990年春天化凍晚,開化後各家能乾活的都出去打工了,主街的垃圾有政府管,街頭巷尾的怎麼辦啊,都堆成山了,居民們都去找他,他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回家跟老伴一商量,一咬牙自己買了臺東風小三輪,自己裝,自己運。“那年他48歲,說實話身體還行,但是一天下來,也是累的直不起腰了,但是既然乾了就得堅持下來,這一堅持就是3年。”王洪喜的老伴心疼地說。

  有人問他,你這麼往死乾,給你開多少錢啊?而實際上,從1986年到2012年,他乾了26年委長,沒向政府要過一分錢工資,還自己倒貼了2萬多塊錢。

  工農社區6、7、8、9委是原來種馬廠、亞麻廠、亞麻試驗廠、水泥廠、針織廠、糖廠的家屬區,離主城區遠,是遠近聞名的貧民區,居民吃水靠的是工業總公司亞麻廠留守處的自來水。管道、機井等設施還是50年代安裝的,他從2000年接手管理。“我也知道這是個苦活,不搭錢就算掙了。但我想,人們都不乾了,這片兒1500多口子人吃水怎麼辦?咬咬牙,接手了。”因為供水管線老化,機械陳舊,出現問題是經常的,但是他送水這13年裡,沒有讓居民有斷水超過2天的時候。換管線、修水泵,他整天整宿蹲在水房子裡,後來乾脆就住在裡面,這一住就是9年。常年累月的在陰暗潮濕環境工作,王洪喜落下了關節炎和哮喘的老病,一到冬天難受的不行。

  2003年,也就是他接手後的第三年的臘月二十六,水泵壞了,居民停水了。他找電工來修,電工來了一看就說,老王,這泵不能使了,換新的吧。他當時就犯愁了,家裡劃拉劃拉不到一千塊錢,當時最便宜的泵也得兩千多,剩那些錢上那整去啊?可是不換泵,馬上就過年了,居民吃不上水怎麼辦啊?他這人?,寧可身子受苦,不願意臉上受熱,但是為了大家吃上水,他硬著頭皮上水暖商店好說歹說,賒著拿回一個泵安上了。男兒有淚不輕彈,那天他掉眼淚了,不為別的,就是覺得委屈,自己尋思,60多歲了,圖個啥呢。老伴了解他,安慰他說,老王,大過年的,要是大家都喝不上水,你會更難受的。

  年三十早上,各家都貼對聯,沾喜字,他家啥也沒整,為啥?錢都墊水泵上了,這時候左鄰右居的過來串門,有的拿點肉,有的拎只雞,有的送點餃子,鄰居們說老王,大伙都知道你換泵自己賒的錢,你為我們大伙,我們也不能讓你虧著啊。當時他心這個敞亮啊,他尋思,值了,一切都值了,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大家認可我,認可我做的事,我就是搭再多的錢,我也認了。

  如果雷鋒還在世正好比他大1歲,正是雷鋒的精神給了他動力,如果能用一點點努力,換來居民幸福的笑臉,換來鄰裡之間的安定和諧,這樣的人生,他無怨無悔。

  “今年,我都72歲了,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乾幾年,但只要身體還硬實,還能動彈,我就要繼續當這個委長,繼續當送水員。”王洪喜說。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