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呼蘭項目集聚拉動經濟強勁發展
2013-03-07 10:33: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石寶林 徐柏勝 李寶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7日訊 呼蘭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跨河北擴、沿江東拓、產業興城、強區富民”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建設呼蘭健康產業城,打造中國北方藥谷”的發展思路,開創了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新局面。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7億元,同比增長10%。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9.8億元,同比增長25.8%;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1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6億元,同比增長30%。

  位於利民開發區的哈藥物流園區的工人在包裝貨物。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優勢產業項目集聚

  堅持產業集聚抓招商,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呼蘭區把產業集聚和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不斷加大產業項目建設力度。2012年重點組織推進項目9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1個,10億元以上項目15個。19個省市區重點監控項目全部按計劃開復工,完成投資58.4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170%;新引進哈藥總廠、康隆藥業、馨滋食品等項目31個,投資總額18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9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實際到位資金71億元。實施華潤雪花啤酒二期、太子乳品二期等綠色食品類項目12個,區域優勢主導產業集聚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哈藥總廠、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東北市場、杉杉永達商業綜合體、哈師大附中利民校區四個項目的成功引進,對於優化區域經濟結構、提昇產業層次、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堅持打造品牌建藥谷,園區形象得到新提昇。2012年,利民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1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醫藥園區按照每平方公裡投入3億元的投資強度,高標准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初步實現“九通一平”,使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綠化、亮化、道路監管、醫藥垃圾處理、固體垃圾處理等市政網絡系統齊全,載體功能不斷提昇,為引入大項目和建設專業化園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醫藥園區2012年組織實施威凱洱、派斯菲科等醫藥項目23個,總投資88.8億元。其中,哈藥生物二期等19個項目實現當年引進、當年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0億元。投資30億元的哈藥總廠項目推進順利,成為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旗艦”。

  城區改造步伐加快 城市載體功能增強

  完善城鄉多項規劃,開發區村鎮規劃通過市政府審批。呼蘭新城區著眼於城市空間拓展、服務項目建設,2012年投資1.22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深圳大街等10條道路7.2公裡,修建園區便道8條3.7公裡;老城區全面推進市政重點工程建設,總投資達1億元。其中東府路拓寬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對蘭河大街等41條街路進行整修維護,總面積達到12.8萬平方米。朱家立交橋主體建成通車、呼蘭河口大橋主體完工及呼蘭河大橋維修加固改造工程順利啟動;新增城區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建成停車場15處,劃定停車泊位1260個。城區建設,讓呼蘭面貌一新,2012年被評為省級“三優”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城區。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改造農村泥草房5500戶27.5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住宅41.8萬平方米。投資3600萬元改造農村公路16條84公裡;投資1400萬元改建農村公路危橋19座。新上長嶺鎮集中供水工程,解決了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實施學院路街道小耿家屯等撤屯並村項目7個、大用鎮沈八村等農民新居項目2個。

  改善民生促進和諧 惠民成果日益顯現

  呼蘭全力促進城鄉居民增收,讓居民享受到改革成果。2012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416元,同比增長12.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0883元,同比增長12.1%。

  在財力趨緊的情況下,呼蘭仍持續加大民生領域的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力度。科教文衛協調發展,哈師大附中利民校區土建工程全部結束,今年9月啟動招生;創建標准化學校6所,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1所,改建公辦幼兒園4所;推進體育設施建設,建成9個市級體育示范社區;區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晉昇為省二級甲等醫院,完成大用鎮衛生院醫療樓主體建設,新農合覆蓋率和參合率均達到100%。

  社會保障不斷加強,城鄉低保提標擴面成效顯著,城市低保標准由每月360元提高到410元;農村低保標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1718元。新增城市低保2488人、農村低保2963人、低收入困難家庭50戶。新農保參保人數21.6萬人,參保率99%,發放農村老年人基礎養老金3175萬元;企業養老保險擴面1716人。

  民生項目的投入,讓城鄉居民充分享受到社會發展的福利。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