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2012年消費者投訴呈九大熱點 挽回經濟損失1735萬元
2013-03-10 15:06: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趙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0日訊(記者 趙海)10日,記者從省消費者協會獲悉,2012年度,全省各級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6644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735萬元,消費投訴呈現九大熱點。

投訴熱點。資料圖

  據了解,旨在更好地促進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2012年度,全省各級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6644件,比上年增長8.5%,解決16285件,解決率為97.8%;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735萬元。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8萬餘人次,消費者投訴主要表現在九個方面。

  熱點一:裝修材料類投訴上昇較快

  全年共受理裝修材料類投訴765件,比上年增長20.6%。裝修材料類投訴大幅增長與消費者近年來高度重視裝修材料的環保性和安全性高度相關。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產品質量差,如地板變形、起翹,瓷磚滲水、變形、有色差,石材厚薄不均、斷裂,木門掉漆、走形,防盜門、塑鋼窗封閉不嚴,角閥、水龍頭斷裂跑水等。二是假冒商品大量存在,許多銷售商專門出售“貼牌”商品欺騙消費者。三是一些劣質裝飾材料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標,給消費者身心造成極大傷害。

  熱點二:家用轎車投訴仍是處理難點

  全年共受理汽車投訴466件,增幅為13.3%。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經營者以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家用轎車三包規定為由,故意逃避售後責任。二是制動系統失靈、安全氣囊打不開、發動機損毀、變速箱和缸體斷裂等質量問題頻頻出現。三是維修過程中將原裝配件偷梁換柱據為己有,給維修過的汽車留下安全隱患。四是一些汽車經銷商把私改發動機、大架子號的問題車賣給消費者。五是鑒定難、費用高,國家指定的汽車檢測機構很少且路途遙遠,市地級以下鑒定機構其權威性時常不被經營者認可,給消費者維權造成極大困難。好在消費者期盼已久的《家用汽車三包規定》將於今年10月起施行,這將為有車一族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熱點三:移動電話機投訴居高不下

  全年共受理移動電話機投訴1547件,絕對量在各類商品中位居第一。投訴的主要問題除商品質量外,售後維修服務不規范、服務不到位的現象越來越突出。《移動電話機三包規定》規定:在三包有效期內,經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憑修理者提供的修理記錄,由銷售者負責為消費者免費更換同品牌同型號同規格的移動電話機。但修理者在維修後卻往往不給消費者提供修理記錄,故意設置退換貨障礙。國家授權的手機鑒定機構,鑒定手續復雜、鑒定費用高、耗時長,而廠家的自我鑒定結論往往顯失公平,明顯的質量問題也說是消費者人為損壞,個別手機廠家甚至不提供普通修理服務,實行所謂“更換式維修”的霸王條款。

  熱點四:售後維修服務問題突出

  全年共受理有關售後服務方面的投訴554件,增幅為8%。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一些維修網點的修理者沒有相應資質,維修質量低劣;一些品牌授權的維修網點,對消費者因使用、維護、保管不當造成損壞的產品,根本不提供普通修理服務,而采取讓消費者支付70%以上價款購買新產品的做法,嚴重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二是一些維修企業管理不規范,漫天要價,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三是一些維修企業故意不給消費者提供維修記錄或維修證明,造成消費者要求退換貨時缺乏相關憑證。四是一些維修企業把明顯的商品質量問題說成是人為損壞,從而把免費修理攪混成收費修理。

  熱點五:預付款消費投訴繼續增長

  全年共受理對預付款消費問題的投訴271件(上年260件),預付款投訴主要集中在服務行業,如洗浴、洗車、洗染、健身、美容美發、教育培訓等。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商家以高額折扣、免費體檢等為誘餌吸引消費者購買預付款“會員卡”,卻不履行約定的承諾,甚至變相提高服務價格,而這時消費者已經處於不利地位,很難把“會員卡”退掉。二是消費者在購買預付款“會員卡”時,經營者往往不與消費者簽訂服務協議,由於缺乏明確具體的書面約定,發生糾紛時,雙方各執一詞,難以通過協商或調解來解決問題。三是一些商家在銷售的“會員卡”上標出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限制消費者的權利,故意減輕或逃避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四是消費者對商家的經營狀況和信譽並不十分了解,一旦遇到經營者破產、倒閉、搬遷、變更法定代表人,甚至故意設陷阱進行詐騙活動時,消費者的損失很難得到追償。

  熱點六:電信服務類投訴大幅上昇

  全年共受理電信服務類投訴412件。比上年的161件增長155.9%。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計費不准、多收費。大部分消費者很少查看收費明細,即便出現不合理收費,也往往不知情,只有在所剩話費餘額與消費者的估算嚴重不符時,消費者纔有可能發現問題。二是誘導消費。有的電信sp運營商讓消費者對彩鈴、彩信、夢網、娛樂短信等增值服務先免費試用,而試用期過後,如果消費者不主動取消,就視為默認定制。三是有的運營商在處理消費者投訴、諮詢等問題時,存在拖延、搪塞、敷衍等現象。四是有的電信運營企業的網絡不穩定,上網速度與入網協議承諾不符。手機信號時常中斷,通話質量差,特別是在高層建築比較密集的一些小區,無法正常通話的現象時有發生。

  熱點七:非現場購物首次成為投訴熱點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改變,物流業快速發展,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和普遍,非現場購物投訴比較集中。非現場購物主要是指電視、電臺、報紙廣告和網絡購物。對非現場所購商品消費者無法進行直觀感受,經營者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誇大商品性能、功效,甚至貨不對板和不提供售後服務的現象時有發生。經營者委托快遞公司送貨並代收貨款,快遞公司不允許在付款前驗貨,等消費者交完貨款發現商品質量問題時,快遞公司已經拿錢走人的現象也時有出現。非現場購物多為異地做廣告、異地經營,且常常拒絕提供經營地址,回避消協的約談和當面調查、調解,因此即使這些經營者當時答應一定解決,過後卻往往是石沈大海,不再接聽消協電話。

  熱點八:食品類投訴略有下降

  全年共受理食品類投訴1445件,比去年略有下降。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食品標簽、標示、說明書不符合規定,有的擅自更改生產日期,導致食品在所謂的“保質期”內出現發霉、變質等問題。二是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不符合國家標准,有些廠商甚至濫用國家禁止使用的添加劑。三是一些熟食的加工、儲藏不符合衛生要求,導致二次污染。四是使用劣質原材料加工食品,導致食品質量下降。

  熱點九:農用生產資料類投訴量小幅下降

  全年共受理農資類投訴618件,比去年的659件小幅下降。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使用不合格種子、農藥、化肥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二是一些農資商品的使用說明書不規范,有的只寫產品功效,對產品禁用范圍、限用條件、使用不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則不予說明或含糊其辭。三是銷售者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問題時有發生。四是發布虛假廣告和利用合同進行詐騙,例如利用農民急於致富的心理,大肆發布專利技術轉讓、快速養殖技術、產品保證回收等虛假信息,有的甚至通過與農民簽訂這類欺詐性合同進行詐騙。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