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訊 (張振力 記者 李倩) 去年我省秋雨多、冬雪大,進入今年3月份以來,又連續出現低溫降雪天氣,特別是8日和9日全省大范圍降雪,不利的氣象條件給春耕生產帶來一定困難。對此,黑龍江省農委先後三次組織農情會商會,根據專家建議形成了抗澇播種專家技術指導意見。
綏化慶安縣農戶機器上陣清積雪。
農業專家提醒,旱田抗澇播種應因地制宜,加快融雪散?和耕地化凍,機械粉碎滅茬等辦法快速清除田間秸稈,爭取快整地、早播種、搶農時。對土壤水分適宜的地塊采取機械頂凌整地;對土壤濕度大的地塊,組織機車頂漿滅茬;土壤融化10-15厘米,頂凌旋耕、滅茬、起壟,也可重耙滅茬起壟,然後鎮壓。
在播前做好種子精選;播種前一周將種子曬2-3天,殺死部分病菌,提高種子發芽率。由於土壤濕度大,土溫低,出苗時間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時播種計劃,實行機播和人工播種相結合。按照崗地、平地、窪地順序合理安排機械播種作業,加快播種進度,力爭播種在豐產期內。
對積水內澇地塊,要及時散?播種;覆土與正常年份比要淺些,正常年份覆土4-5厘米,澇年3-4厘米。對土壤濕度大、影響播種進度的地塊要適時進行玉米催芽種,加快出苗,搶回積溫60度左右,保證生育進程。
由於土壤濕度大、冬雪大、回暖晚、化凍慢,水田抗澇播種應及早扣棚,及時清雪提前扣棚,促進土壤解凍,有效提高地溫。一般應在播前10-15天扣棚,要采取化凍散濕相結合的辦法,早點化凍床土,提高地溫。大棚四周要挖好防滲溝,避免棚外積水滲透到棚內耕層中。對沒有秋整地的稻田,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春整地。
積極推廣缽體育苗、隔離層育苗和兩段育苗等技術,增溫隔濕促進壯苗。
同時,針對春澇可能帶來的低溫高濕情況,要及時監測可能發生的清枯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采用克枯星、病枯淨、立枯靈等藥劑;苗床已發病的可噴施瑞苗清、惡甲合劑、移栽靈等進行防治。根據溫度變化控制床溫,白天控制在20-25℃,做到及時通風煉苗。晚上封閉大棚,蓋草簾,床溫不要低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