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我省代表建言科技創新產學研一體化:把資源『勢能』轉為發展『動能』
2013-03-16 09:39: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蔣國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16日訊 粗放型發展方式紅燈頻閃,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迫在眉睫。轉型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自主創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創造公平開放的創新環境,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作為科教大省,我省代表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積極建言,為“創新驅動”引領實現“中國夢”出謀劃策。

  技術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

  “追求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就是要轉到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以產業昇級為導向的增長上來。技術創新鏈要與產業鏈‘雙向融合’。”企業界代表王波如是說。

  “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提了好多年,但實際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民營企業界代表楊天夫說,一方面是企業急需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是相當多的發明和創造離市場需求太遠。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協作、協調發展問題亟待解決。工程技術是多項技術的集成,某一個發明和實驗專利並不等於產品的全部。沒有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驅動,科技創新很難形成良性循環。

  楊天夫認為,“科技創新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一定要有結合實際、可操作的方法纔行。”他建議,要用好現有存量的工業企業產業平臺,根據市場需求,建立產學研三方有針對性的互動關系,用產業平臺來支持科學技術研究,用科學技術研究來指導企業發展。

  技術招商“四兩撥千斤”

  “黑龍江要依托科教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潛力,大力開展技術招商、特色招商。”王樹國代表說,要用好市場配置資源無形的手,而不是市長行政命令“生拉硬拽”的手。要發揮好扶持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建設好各類高新科技園區,采取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各類社會資本入股等多種方式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協同創新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形成發展合力。應加大創新發展力度,既要解決創新原動力不足、創新人纔缺乏的問題,也要破解文化缺位、低水平模仿,創新與市場應用“兩張皮”問題。

  針對目前企業面臨經營成本上昇與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雙重壓力,企業與科技院校之間信息不對稱不互動、資源不共享的問題,代表們建議加強對科技創新的引導,通過財政、稅收等多種政策,加大投入;打破行政和利益壁壘,實現產業界與科教界聯動,創新鏈、產業鏈和市場鏈協調發展。

  科研院所“二傳手”作用應到位

  “在創新體系建設中,大學、科研院所、企業承擔著不同社會分工,缺一不可,科研院所在大學與企業技術轉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二傳手’作用。”趙敏代表認為,科研院所從事研發活動相比大學更接近產業實際,相對於企業則更具前瞻性。要充分發揮好科研院所了解行業發展、懂得市場、善於做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有條件轉移技術和轉化成果的作用。

  趙敏說,目前全國獨立科研院所數量比改革前減少了近1/4,雖然精乾了科研隊伍、優化了科技體系結構,但由於科技體制改革在政策上存在著配套性、系統性和協同性等方面的不足,使不少科研機構特別是地方科研機構在改革發展中迷失了方向。“科研院所管理分散、行業分割、重復建設,碎片化傾向不斷加劇,影響了科研院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支橕、社會服務等功能;缺乏對科研院所穩定支持的專項資金,設備老化、人員流失現象突出。”建議借鑒國外經驗,通過立法明確和維護科研院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權利和責任。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