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8日訊 27日,媒體報道了哈市因多數物業合同未寫入仲裁條款,九成市民申請仲裁物業糾紛遭拒的情況,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對此,哈爾濱仲裁委表示,他們已經就此向哈市物業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希望相關物業管理部門盡快統一合同文本。同時,哈市政府在今年也將出臺物業服務標准的細則,從保潔到設備維修都將有詳細規定。
老舊居民區:物業只收錢不簽合同
平時只管掏馬葫蘆
『物業每年都准時上門來收費,沒跟我簽過任何合同,他們管啥從沒說過。』家住道裡區安平街的郭大娘告訴記者,她家的房子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物業歸哈市直屬房產經營公司管,每年物業公司都派人上門收費,但從沒簽過服務合同。『樓道自己掃、玻璃壞了自己換、牆皮脫落了也自己修,去年有一次單元的電壞了,找了很多次物業也沒派人來,管理員說物業費太低,這事物業不管,物業只管掏馬葫蘆。』郭大娘說。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哈市一些老舊的居民區,物業基本上都由房管所、房管站來管理,他們大多只收取物業費,給居民一本物業證作為交費憑證,並未跟居民簽署正規的物業合同和約定。而居民區一般都沒有自己的業主委員會,一些物業公司『不作為』現象嚴重,居民都是產生物業糾紛需要維權時,纔知道合同的重要性。
新建居民區:合同內容多是物業擬服務標准自定
相對於老舊居民區,近些年哈市新建的居民小區開始有了前期物業服務合同,進戶後也能及時簽訂物業合同,但一般情況下,服務內容、收費項目、違約責任等都是物業公司自己制定,而且均未征求居民意見,如供暖費、停車費等季節性、臨時性收費,在有的合同中並沒有寫明收費的時限和標准。
『合同上倒是寫了提供清掃保潔服務,可一天內要掃幾遍、掃什麼樣算合格都沒寫,讓居民怎麼維權?』家住道裡區群力某小區的居民劉大爺說,他去年買房辦理進戶時,在物業合同上簽字是必須的程序,不簽字不給辦進戶手續,搬進來後纔發現物業服務不盡人意。可翻開合同一看,裡面又確實沒有具體標准。
市住宅局:服務標准細則6月底前制訂力爭下半年推開
針對目前哈市物業合同不規范和維權難的情況,哈爾濱仲裁委案件部部長關克鑫表示,他們已經與哈市物業管理部門取得了聯系,『像樓道一天掃幾次、電梯多長時間檢測一次、垃圾什麼時間清運、停車費咋收、小區收益咋公示……目前,北京、廈門等多地都已經出臺統一物業合同文本,哈市也應出臺統一的規范的合同文本,以有效維護居民權益。哈市物業管理部門也表示,將著手研究此問題。』
此外,記者了解到,今年將由哈市住宅局牽頭著手制定物業服務標准,管理部門要對哈市現有的物業服務標准進行一次全面梳理,重新研究、重新制定新的服務標准,此標准的制定將廣泛向市民征求意見。據悉,這項細則將在6月底前制訂,並提交領導小組討論,力爭下半年在哈市全面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