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訊 據了解,目前我市城鎮化率達到了5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個百分點。雖然城鎮化有一部分是就地城鎮化,但是仍會有一部分農民湧入城市,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市企業“招工難”。

農民變市民使勞動力增多
張玉原是龍鳳區馬家窯村村民,在我市城鎮化的進程中,他住上了樓房,過上了朝九晚五上班的生活。
城鎮化將釋放大量農村勞動力
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向前延伸……幾年間,我市的小城鎮快速長大,大量農民變成市民。
據了解,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種地,住進了高樓,這無形中釋放了大量勞動力。
“種了大半輩子地,現在算‘解放’了。”張玉說,現在他和老伴兒,還有兒子、兒媳婦都在城裡找到了工作。
在我市的城鎮化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民脫離了耕地。八一農墾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玉忠說,城鎮化的前提是農業的現代化。而農業現代化的典型特征是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這就使得一部分耕地面積較小的農民把土地流轉給大戶,經過土地流轉後,農村將釋放出大量勞動力。
市城鄉建設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說,可以預見,隨著我市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還將釋放更多勞動力。
制造業、服務業“沾光”較多
城鎮化後,農村的勞動力大量釋放,這對於我市企業會有哪些影響呢?
“緩解了企業招工難。”龍鳳區紅寶石冰棍廠經理趙國東非常肯定地說。
趙經理說,前幾年企業用工缺口很大,但是這兩年明顯感覺有所緩解。
趙經理了解了新招到員工的基本信息後纔知道,原來,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人,有一部分是城鎮化後的新市民。
“沒想到,現在全國上下都在熱議的城鎮化也會影響到我們的企業。”采訪時,很多企業負責人都有這樣的感慨。
湖韻新村小區物業的相關負責人說:“別的物業企業常年打招聘廣告,我們就不用。”
原來,在這個小區居住的多是城鎮化後的新市民,他們流轉了土地後,更願意就近就業,能在家門的物業打工,當然也是不錯的選擇。
據了解,對大慶的企業而言,最缺的是兩種工人,一是技工,二是普工。原來,很多企業因為人手不夠而關閉了部分生產線。
八一農墾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玉忠說,城鎮化後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多是流轉了土地的農民,而一部分農民因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就業時相對要求也不高,他們大多會選擇到一些企業的生產車間工作,或者在技術含量不高的服務企業工作。這樣看來,城鎮化對制造業和服務業都有一定的利好。
從有工作就成到高質量就業
農民工是城鎮化進程中湧現出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記者從市農委獲悉,去年我市農村轉移勞動力47.3萬人,轉移的這些勞動力,70%在本地就業,而這70%的勞動者當中,就有一部分是城鎮化後的新市民。
據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農村轉移勞動力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和城鎮化的穩步推進有一定關系。
孫玉忠認為,隨著我市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民會脫離農業生產,向城市流動,這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過程。而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招工難。但是,新型城鎮化,就要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而不是簡單的只要就業就可以。
農民工就業質量由三個要素構成:一是工作特征,包括工資、工作時間、工作內容、技術內容;二是工作環境,包括工作條件、培訓機會、職業前景、健康補助;三是主觀工作滿意度,這由工人評定。
孫玉忠說,可以通過“政府埋單、企業培訓”的方式,由政府與企業簽訂技能培訓合同,委托企業根據用工所需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術水平,為高質量就業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