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路被國有公交企業接管後新更換的車輛。王宗華攝
黑龍江日報4月9日訊 黑龍江日報近日關於民營公交線路在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報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公交管理部門在理順公交經營管理體制過程中,如何處理各方利益關系,發揮國有公交企業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讓公交企業更好服務市民,成為公交市場整合的關鍵。
民營公交投入不足制約服務
投入不足導致經營管理無法為繼是許多民營公交的普遍問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民營公交企業存在更換新車難、招聘司機難、招來司機待遇提高難的窘境。3月31日,由哈市公共汽車總公司經營的公交74路車更換的34臺新車上路,記者采訪發現乘客坐上新車後十分高興。而此前,這條由民營企業經營的線路因資金等原因出現服務質量下降問題,一度無法繼續經營,被哈市交通管理部門收回。記者在采訪中也多次看到,一些民營公交企業由於資金緊張,即使新購買的車輛也無法全部投入運營,導致市民長時間等車,並多次向有關部門投訴。
哈市公交管理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幾年哈市交通部門對民營公交問題非常重視。原有民營公交經營的52、57、58、78和204路等線路調整後,分別使用新編碼運營,交由國有企業哈市公共汽車總公司統一管理。這些線路收歸國有經營後,整個面貌煥然一新:投入使用新車,人員管理和待遇實施“五統一”標准,投訴率大大下降。
“雖然民營公交曾經為哈爾濱的公交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目前還佔全市公交行業的半數,但從國內外經驗看,公交行業由政府投入國有經營是大勢所趨。”哈市公交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借鑒外地經驗整合公交市場
對於當前民營公交面臨的處境,一些民營公交企業負責人心情很復雜。在公交行業乾了近20年的李某如今手底下有兩個線路,一百多名員工。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哈市現有公交車平均每日每臺車票款收入在580元左右,理論上每臺公交車每日油耗400~600元、駕駛員日工資200元、車輛折舊100元及各種稅費、車輛保養、房屋水電、輔助人員工資等生產成本近千元。他說,民營公交車的收入就兩項:票款和油補,油補很少,只好想各種辦法減少成本增加收入。
記者調查發現,民營公交企業的生存狀態基本相同:企業要生存、要盈利;同時,收入又難以支橕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在給乘客提供滿意的服務上顯得力不從心。
哈市公交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發展城市公交,最關鍵的還是政府的投入。他向記者介紹外地的經驗,北京逐漸將民營公交收歸國有後,財政加大了投入力度,目前對國有公交行業每年投入上百億元。因為“不差錢”,所以票價比哈爾濱還低,而且從業人員待遇高,隊伍穩定。他說,隨著哈市“公交都市”建設的開展,政府對公交行業投入也在逐步加大,相信公交行業的前景會越來越好。
專家建議政府主導推進改革
一位公交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廣東佛山在公交國有化改革時引入國外的TC(公交共同體)體制改革,實行票運分開,線路的經濟收益與企業脫鉤,企業能夠集中精力做好公交服務,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公交企業內部層層承包、追求利益的問題,公交服務有明顯改善,公交分擔率從改革前的5%上昇到19.5%。這位業內人士稱,這種由政府“買單”的公交發展模式,財政投入至關重要。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早在2010年哈市交通管理部門就制定了“國有主導、適度放開”的原則,由國有公交企業對民營公交企業進行整合,通過兼並、合作的方式,有6家被收歸國有,使原來的26家民營公交企業目前剩下20家。交通管理部門認為,由於民營公交數量較多,歷史較長,回歸國有成本巨大,需要政府投入。因此哈市交通管理部門提出,為解決資金難題,今後將采取整體收購、兼並重組、以出租汽車經營權置換等方式,繼續整合民營公交企業,減少民營企業數量,提高市場集中度。另據了解,哈市交通部門將組建公交集團。但記者在向交通部門有關人員征詢該項工作具體方案和進展情況時,沒有得到明確答復。
“民營公交企業的整合要有利於整個公交行業的發展和壯大,有利於讓市民更方便快捷乘車出行。”黑龍江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魏楓說,這些年政府對於公共交通投入不足,是造成公交發展滯後的原因。魏楓認為,過去是政府財力困難,現在政府有了錢,到了補上公共交通這一課的時候了。他說,公共交通必定是政府主導的行業。對於民營公交企業,政府可以通過收購或者參股等形式,對公交市場進行整合。
延伸閱讀:哈市民營公交現狀調查:外包線路回歸國營多方叫好
截至今年3月初,哈市兩大國有公共汽車將曾經單車承包和租賃出去的線路全部收回。這些車輛和線路經歷多年的私人經營方式之後,終於回歸到公共事業國有經營的道路。民營公交轉為國有經營給市民和公交企業帶來哪些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