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2日訊 惠學純,中國剪紙學會會員,他創辦的剪紙工作室年後搬進了海倫紅燈記文化產業園。
截至3月28日,紅燈記文化產業園已經入駐文學、書法、剪紙、篆刻、油畫、國畫、根雕、泥塑、葫蘆雕刻、脆雕刻、黑陶、刺繡和民間工藝等13個藝術門類的業戶40戶,從業藝術工作者百餘人。
紅燈記文化產業園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是海事達集團以興建海事達農貿大市場為契機,投資創建的以《紅燈記》為品牌的產業園。產業園建設了紅燈記文化廣場、紅燈記展覽館,提供80套商服房作為藝術工作者活動場所,免租金使用兩年。
紅燈記展覽館分為圖片展、實物展。展出了《紅燈記》人物原型的史實資料及80多幅《紅燈記》原型地史實照片,《紅燈記》原型人物所用實物、抗聯時期文物60多件,全面反映了《紅燈記》與抗聯的史實。
《紅燈記》是沈默君和阿甲根據電影《自有後來人》改編的現代京劇,1964年5月在北京匯演獲得巨大成功。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樂《沙家?》並稱8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紅燈記》名列之首。
《紅燈記》以北滿抗聯隊伍西征為背景,此次西征的目的地是海倫。海倫市作家協會主席譚海學利用3年多時間,自費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走訪很多老同志,經過深入研究,從故事發生的背景,從時間地點上對照、劇中人物原型上查找,得出《紅燈記》的故事發生在哈黑線上的海倫火車站,這一史實已得到中央及省有關部門認證。
紅燈記文化產業園現在已經成為海倫文化產業聚集地、黑土文化傳承地、新興文化創研地,集創作、生產、交易、休閑、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