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青少年抑郁癥人數每年以8%-10%速度遞增
2013-04-21 07:54:3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王劍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1日訊 記者從市第一專科醫院了解到,我市青少年近四成有心理問題;青少年抑郁癥人數每年以8%-10%的速度遞增;該院青少年心理門診每天接待小患者20餘人。

  這一組驚人的數字背後,暴露的是我市青少年日趨嚴重的心理問題。

  不想上學、見東西就砸、寫紙條咒罵媽媽、割腕自殺……開學將近兩個月,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青少年心理門診共接診了數百名患上抑郁癥的青少年。『抑郁癥』、『社交恐懼癥』正悄悄侵襲著花季少年。

  去年9月,哈爾濱市最大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在市第一專科醫院成立。輔導站通過心理輔導、沙盤游戲等心理治療方式,幫助未成年人疏導心理疾患。

  沒考第一名『尖子生』瘋了

  一些青少年過分注重學習的結果,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倒在了考試的重壓下。

  楊娜是一名初四的學生,如果不是出現了心理問題,此刻的她應該奮戰在課堂上衝刺一個月後的中考。記者在市第一專科醫院病房看到她時,她正神情呆滯地望著窗外,手裡擺弄著一個玩具娃娃。

  楊娜從小就是一名尖子生,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她的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三名。去年9月,昇入初四的楊娜對自己的要求更嚴了,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苛刻』的目標:每次考試只許第一,不許第二。去年12月初的一次月考,因為英語失誤,楊娜的成績排到了全班第三名。同學們不經意地一句『這回你讓出了冠軍寶座呀』,楊娜聽起來卻接受不了。從那時開始,楊娜不願意和同學交流,怕和他們說話,甚至怕他們的眼神。她一回家就對爸爸媽媽發脾氣。楊娜告訴醫生,同桌的話就像針一樣,刺痛著她的心。她開始整宿地睡不著覺,每天呆呆地望著天花板,腦海中不斷閃現的是同學鄙視的嘴臉。

  漸漸地,楊娜不願意去學校了,任憑父母、老師怎麼勸說,她都不願意走出家門,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待就是一個多月。楊娜的媽媽急得直掉眼淚:『馬上就要中考了,孩子這樣下去不是什麼都毀了嗎?』今年4月初的一天,楊娜突然問媽媽,人從高樓上跳下去就一定會死是吧?媽媽嚇壞了,硬是把楊娜『架』到市第一專科醫院,經診斷,楊娜患上了抑郁癥,需要入院治療。

  8歲男孩每天擦鉛筆盒上百遍

  很多孩子的心理疾病表現在情緒異常、行為極端。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得警惕了。

  今年年初,市第一專科醫院接診了一個8歲的小男孩,他叫洋洋,上小學二年級。孩子的媽媽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洋洋迷上了擦鉛筆盒。開始時每隔幾個小時拿出來擦一遍,家人以為他『擦著玩兒』也沒太在意。慢慢地,洋洋擦鉛筆盒兒的癮越來越大,頻率也越來越快,每隔一會兒他就要擦一遍,無論是上課還是放學在家,每天都要擦上上百遍。如果不讓他擦,洋洋就會表現出驚慌不安,不知所措,只有把鉛筆盒從裡到外細細地擦拭一遍,他纔會安靜下來。

  張聰沛院長曾治療過一個小患者,小女孩叫孫琳琳,只有5歲,當時還在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孫琳琳的父母發現孩子的舉動有些反常,她每次發脾氣時,都會砸碎家裡的東西,從筆筒到杯子、飯碗、紙巾盒……家裡很多物品都被打爛了。父母形容她,一發氣脾氣來就像個『炸彈』,怎麼都攔不住,還會時常撕破自己的衣服,用剪刀剪壞帽子、圍脖。經診斷,孫琳琳患上了嚴重的情緒障礙。

  還有一位小患者,給張聰沛院長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是一個12歲的男孩,叫王強。父母離婚後,他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一次,老師無意中在王強的作業本上發現了一些斷斷續續咒罵的字句,『***讓汽車撞死你』、『讓耗子咬破***的心』等等。經過了解,王強咒罵的人竟是她的媽媽。張聰沛院長在與王強的交談中發現,這個男孩的心中對母親充滿了仇恨,他總認為是媽媽的錯誤導致父母離婚,他們都不要自己了,因此纔有寫字條咒罵媽媽的舉動。

  病例解析:

  張聰沛院長說,上面這些孩子看起來『稀奇古怪』的極端行為,其實都是他們的心理出現了疾病。目前該院心理門診中接診患心理障礙的兒童、青少年逐年增多。有的孩子離家出走、開煤氣自殺、打罵爸媽,還有的六七歲小患者甚至『想死』。

  影響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青少年本身心智不夠成熟,面臨的昇學、就業壓力。很多家長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而忽視了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家長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變化,尊重孩子的個性。在為孩子調整心態時,應該選擇合適的方式,掌握幫助的技巧,要多和孩子談心。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讓他們及時釋放。

  別讓孩子成為『蛋殼少年』

  一些孩子表面看起來沒什麼,但一敲就碎,心理非常脆弱。

  張聰沛院長說,現在的孩子普遍學業負擔重,而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又太高,父母與子女間的交流和溝通往往只停留在吃飯、穿衣、考試成績這幾個方面,而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缺乏必要的深入了解。此外,由於家長的溺愛,造成獨生子女們的心理素質差,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差,便經常出現厭學、抑郁、焦慮、冷漠等心理問題。在醫學上,專家們將青少年的這種心理狀況稱之為『蛋殼現象』,即從外表看起來很堅強有個性,但一敲就碎,不抗打擊,心理非常脆弱,也容易走極端。

  怎樣纔能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的『不正常』?張聰沛院長說,家長平時多與孩子聊天,如果孩子在一段時間裡情緒低落、遇事高興不起來、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提不起興趣,這些細小的變化都是心理出現問題的信號。還有的孩子上課注意力難集中、對學習失去興趣、對同學和老師冷淡,對考試成績『無所謂』,這些現象也都說明了孩子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還有病情嚴重的孩子會流露出『活著沒意思』的念頭,這是更危險的信號,家長應及早帶著孩子就醫,避免發生更大的悲劇。

  病例解析:

  市第一專科醫院張聰沛院長說,楊娜的病例十分典型,她是一個個性非常要強的孩子,不能不如別人。從該院接診的情況來看,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中,很多都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尖子生』,還有不少是市重點、省重點中學的學生。

  青少年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沈重的心理壓力,他們的思想壓力常來源於他們過分注重結果,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考試焦慮、厭學及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記憶力問題等,是青少年及家長前來諮詢的常見問題。這些情況在期末、期中、中考、高考時更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有極個別甚至消極自殺。

  (因涉及未成年人,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相關鏈接: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志

  身體健康、認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關系和諧、行為穩定。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表現

  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懮郁、自卑、自戀、自殘、自殺。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