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海歸遭遇求職尷尬 從待價而沽到折價而售
2013-04-21 08:31: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衣春翔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4月21日訊 近日,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的“2013春季留學英纔招聘會暨高端人纔洽談會”在北京舉行。我省很多留學歸國的碩士、博士參加了招聘會,甚至還有父母專程趕往北京,為即將在國外畢業的孩子探探路。記者了解到,2012年,我省僅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就比2009年增加了43%,其他各類出國人員增幅也超過40%。

20日,“2013哈爾濱春季大型人纔智力交流洽談會”現場。本報記者 蘇強攝

  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日益增長的歸國人數,就業問題是不是也開始困擾著這些昔日“待價而沽”的海歸們呢?記者近日在北京和哈爾濱兩地進行了調查。

  無奈

  海外求學經歷未必是優勢

  3月29日,記者隨劉志宇夫婦從哈爾濱匆匆趕往北京,參加留學人纔招聘會,他們不是自己找工作,而是為馬上在美國畢業的兒子來試試“深淺”。30日,在招聘會上轉了一圈後,夫婦二人有些失落。“孩子高中就出國了,希望碩士畢業後回國工作,可沒想到在國外讀過書也沒啥優勢,好多單位都要求畢業生具備工作經驗或是‘名門子弟’,如果當初孩子申請上名校,或是熱門一點的專業就好了。”

  其實名校熱門專業的海歸碩士找工作也不容易。尹曉慧去年從美國名校杜克大學畢業,學的是最熱門的金融專業,她告訴記者:“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我投出去了二十多份簡歷,只有3家公司通知去參加筆試,之後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而當初直接選擇在哈工程讀研的同學,現在很多都在國企找到了穩定工作。”

  海歸博士情況也不樂觀。記者在招聘會現場認識了本科畢業於黑龍江工程學院,剛剛從新西蘭獲得國際教育管理學博士學位的小鄭。他對記者說:“沒想到國內的就業市場變化這麼大。6年前出國讀碩士、博士時,如果擁有海外博士學位是會被當做高級人纔直接引進,可現在,要和其他海歸畢業生一樣參加招聘。”


 

  認識

  預期過高水土不服結構性障礙

  在哈爾濱的人纔市場,記者也看到了很多海歸的身影。總體說來,由於有較好的引進人纔的政策,我省的海歸就業情況不錯,甚至供不應求。雖然能夠找到工作,不過海歸們表示工薪和工作環境低於自己的預期。

  海歸的就業預期普遍較高,在上海、北京找工作的,一般希望月薪萬元以上,在哈爾濱,至少也要6000元。過高的預期,成為找工作的“絆腳石”。某國有銀行黑龍江分行的招聘人員對記者說:“我們只招聘普通的銀行員工,不是高管,海外留學經歷不重要,對於薪金要求過高的應聘者,我們的考慮很謹慎。”

  “在國外時,對於國內的招聘信息只能從網上了解,很有限。”在省人纔市場的招聘會上,一位海歸對記者說。與國內大學畢業生相比,不能及時、准確了解企業招聘信息,對國內人纔市場、企業用人標准不了解,讓很多海歸感到“水土不服”。黑龍江大學本科畢業,從英國利茲大學傳播學碩士畢業的小佔回國兩個多月了,工作仍沒著落。他說,在求職路上,海歸往往單打獨斗,沒有同學分享和交流信息,也沒有那麼多招聘會。

  結構性困難,也是海歸就業變難的一個重要原因。記者在哈爾濱和北京進行了調查,共隨機采訪了191位應聘者。其中,具有碩士學位的佔到79%,具有博士學位者僅佔10.3%。學習金融、管理等專業的佔到76%。學習理工科、醫科等實用性學科的碩士較少,而需要這類人纔的用人單位,卻招不到海歸。所有受訪者中,擁有工作經歷,尤其是國外大企業工作經歷的只有13位,他們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長期從事海歸招聘工作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歸國人纔越來越多,但既有博士學位又有工作經歷的高層次留學人纔的回流率仍處於較低水平。

  結構性困難還表現在海歸們的就業選擇上,記者發現,國企和外企招聘展位上應聘者排著長隊,而民企和北上廣深以外單位的招聘展位則幾乎無人問津。在省內找工作的海歸,沒有人選擇到哈爾濱以外的城市工作。

  調整

  慎選專業拓寬視野建立完善就業信息平臺

  從“待價而沽”到“折價而售”,當求職簡歷石沈大海,當殘酷的現實遠不及“高富帥”的美好藍圖時,海歸們開始反思當初的留學是否值得。

  黑龍江教育學院的一位專家則認為,“海歸不必妄自菲薄。海外求學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歷練,如果過於計較收支平衡,指望通過第一份工作就把學費賺回來,往往會使未來的路更窄。只要在職場中找准位置,海歸們將具有厚積薄發的潛質。”

  除了調整心態,很多專家認為必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海歸就業信息平臺。“政府和企業要多下功夫,豐富官方網站的相關信息,拓寬招聘渠道,增加就業服務形式,更要深入了解不同國家的教育內容方式和人纔培養特征。這樣纔能招聘到優秀的海外留學人纔。”省教育廳國際交流中心的負責人說。記者了解到,我省加大了歸國人纔的引進力度,在很多城市的高新創業園區,還鼓勵海歸創業,配套政策也很“實惠”。

  省留學服務中心負責人認為,在選擇出國留學的專業時,要考慮到將來的就業問題,不能憑著一時興趣來決定。“在選擇學校時就要考慮到實習機會對回國發展的幫助,從能否參加兼職、能否提供實習機會來選擇學校。同時,過熱過冷的專業都要謹慎選擇。”

  采訪中,劉淼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在上海獲得了一份年薪18萬的工作,她告訴記者,她在黑龍江大學本科畢業後,到英國華威大學讀了金融學的碩士,留學期間,一直很努力地做兼職。“最開始做銷售的兼職,後來做過經理助理,畢業後,還在當地工作了一段時間。”

  一位留學專家認為,劉淼很具有代表性,“國內企業更願意選擇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留學生,留學生可以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比如公司職員、商店銷售等,利用課餘時間提前工作,適當的工作經驗有利於留學生養成正確的職業認識,對回國後的求職更有幫助。”

  “根據當前國內的就業形勢,回國留學生應降低預期,找工作的范圍不要局限於大城市。拓寬求職視野,走出北上廣深,歸國留學生也許能找到施展纔華的更大舞臺。”省就業指導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