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在我省最北的高速公路上,一群養路工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書寫勞動新光榮。
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嫩江管理處是我省最北的一個管理處,所轄365公裡路段均在北緯48度以上。4月29日13時,記者乘車來到管理處所轄訥嫩高速路段,遠遠看到十多名身著橘色工服的養路工在路上忙碌著。這些養路工各有分工:有的在揮動旗子示意車輛慢行,有的彎腰給路面灌縫,還有的給剛灌完縫的路面撒石屑。
養路工們在給路面灌縫、撒石屑。
道路空曠,冷氣撲面。站在安全錐內側揮旗的夏春梅今年49歲,為了御寒,她將冬天穿的棉襖棉褲棉鞋都穿在身上了。“路上風硬,再加上車輛駛過帶起的風,不多穿點兒,兩三個小時就能將全身打透。”
正在使用小型灌縫機給路面灌縫的趙宇告訴記者,他彎腰持續工作8個多小時了,每天能完成2千多延長米的灌縫。這個90後小伙子,本想小長假和熱戀中的女友相聚,看到同事們加班加點上路養護,他也不好意思回家。為了工作方便,趙宇搬到工區住,只能在下班之後,拖著疲憊的身體在電話裡與女友傾訴相思之苦。
為了提高灌縫的質量,灌完縫的路面需要馬上撒上石屑。劉梅是負責撒石屑中的一位。為了御寒,劉梅捂得嚴嚴實實。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三天在路面上作業,一天下來得彎無數次腰,撒下四五十斤石屑,晚上回到家,腰都快直不起來了。
劉子春那雙有點點燙傷痕跡的手進入記者的視線。劉子春負責熱熔瀝青,這幾天需要熱熔的瀝青量大,5點鍾他就開始工作了。前幾天,不小心一只手被瀝青燙傷了。“這點燙傷不算啥。過去都是把百十來度高溫的瀝青裝在大茶壺裡給路面灌縫,手腳經常被燙傷。現在實行機械化養護,被燙傷的時候很少了。”劉子春對現在的工作環境很滿意。
晚上6點多鍾,忙碌在訥嫩高速和加嫩公路各個路段的養護工們陸續下班了,公路上恢復了平靜。
30日清晨,一群身著橘色工服的養路工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記者也結束采訪踏上了返程路。臨近中午,記者看到四五名養路工正在加嫩公路一側吃盒飯。原來,管理處的幾名養路工早上5點多鍾就對路面進行保潔,為了趕工時,午飯就在路上吃。端著盒飯的趙永剛說,就著春風,吃著大米飯,看著整潔寬敞的公路,這種內心的滿足和愜意只有我們養路工纔能深深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