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有倆小巨人身高超2米 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
2013-05-06 09:20:04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李洪霜 劉文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6日訊 姚皜焱和魏愛鵬是德強中學高一(19)班的學生,別看他倆都是『95後』,但身高早已超過了2米,姚皜焱更是直逼籃球巨星姚明的2.26米身高。

  與眾不同的身姿,讓人拍手叫好的球技,在德強中學,姚皜焱和魏愛鵬是無人能及的校園明星。而且,無論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商場、飯店還是任何一條街路,都能迅速聚攏來無數好奇的目光,其實讓人羡慕的身高也給他們帶來諸多不便。幽默善談的魏愛鵬用一句話概括了『小巨人』的生活煩惱,那就是『衣、食、住、行』無不受其影響。

  倆人父母都挺高

  年輕時也是籃球運動員

  小姚父母的身高分別是1.88米和1.85米,他們年輕時都是籃球運動員;大鵬父母的身高分別是1.85米和1.78米。

  初見小姚,是在德強中學的走廊裡,隨著一個巨大的身影迎面走來,記者在驚訝中終於知道1.65米與2.26米的巨大差距,那就是記者的頭頂,還不到小姚的腋下。片刻的感嘆後,記者纔想起『仰望』這個姿勢,此時小姚有些稚嫩卻很俊朗的臉龐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或許是性格內向,或許是對接受采訪有些許麻木,小姚的話語始終不多,倒是班主任楊偉東老師約來小姚的同班同學魏愛鵬更為開朗。幾次被魏愛鵬糾正稱呼後,記者終於習慣稱呼他大鵬。楊老師帶著我們徑直走向辦公室,記者注意到,在通過辦公室大門時,2.26米的小姚和2.05米的大鵬也做出了不同的動作:小姚熟練地彎下腰,而大鵬則低下頭便走了進去。

  楊老師說,他們所在的班級是體育特長班,同學們主攻籃球和田徑,小姚和大鵬主攻籃球。提到『小巨人』的身高,楊老師認為,他們是遺傳了父母的基因,特別是母親的身高基因。小姚父母的身高分別是1.88米和1.85米,大鵬父母的身高分別是1.85米和1.78米。小姚說,母親的兄弟姐妹身高都很普通,只有母親與他們不同,父母年輕時都是籃球運動員。

  一餐能吃三大碗米飯

  兩張床合起來纔夠睡

  宿捨裡,小姚和大鵬的床很特別,分別是由兩張單人床『毀成』的,他們在家裡的床也都要用凳子多搭出來一截。

  小姚是北安人,為了高考夢,2011年年底他在家人的安排下來到德強中學,一面學習文化課,一面進行專業訓練。對於家是哈市的大鵬來說,雖然每天可以坐通勤車回家,但他卻常向父母請假,理由很義氣:他想陪陪小姚。

  在宿捨裡,小姚和大鵬的床很特別,分別是由兩張1.9米長的單人床縱向合在一起搭成的,被子也比正常的尺碼大很多。經常回家的大鵬,他的臥室不尋常,那就是在一張2米長的床尾用幾把凳子搭出來一截,纔能保證自己睡得舒服。小姚雖然很少回家,但遠在北安的家永遠是最溫馨的,那張『1.8米×2.0米』的大床,小姚曾斜躺著利用它,但現在這樣的方法也不夠用了,父母也給床加了長。

  『有沒有你們特別喜歡吃的東西,成就了你們小巨人的身高?』記者有幾分好奇。對於這個問題,楊老師樂了,因為大男孩小姚依然喜歡薯片、蝦條,而大鵬從小就喜歡『苜蓿柿子』。其實他們的飯量都不小,幾天前,楊老師帶著幾個愛徒去中央大街買鞋,雖然鞋沒買到,但楊老師卻特開心。『比正常的大碗米飯還大,就是用二大碗盛的米飯,小姚和大鵬各吃了三碗。』楊老師說,還有一名2.03米高的學生,吃了5大碗,那頓午飯,光米飯就花了30多元。

  褲子鞋子最難買

  一雙鞋縫縫補補反復穿

  小姚穿52碼鞋,大鵬穿49碼鞋,這樣尺碼的鞋商場裡買不到,因此對於穿壞的鞋,他們從不捨得輕易丟掉。

  小姚出生於1996年,記憶中,他就一直比同齡人高出一塊,他說身高長得最快的兩年中,一年自己長了15厘米,一年長了13厘米。現在小姚的身高將近2.26米,褲子要穿4尺長的,這個尺寸,幾乎沒有地方能買到。好在他的上身短,T恤、運動服等衣服,最大尺碼就能滿足自己。多年來,小姚的褲子都是母親找人做的,但52碼的鞋子卻成了難題。楊老師告訴記者,小姚和大鵬腳上穿著的新運動鞋,還是幾天前某籃球專業隊送給他們的。

  大鵬比小姚大一歲,穿49碼鞋的他同樣受鞋子困擾。原來,男鞋的最大尺碼是47.5碼,買不到鞋的他倆便想到通過品牌的官網定做,但定做的價格是正常尺碼鞋子的三倍。大鵬很羡慕他人的棉鞋、涼鞋、旅游鞋、跑鞋……而自己常常是一年四季都穿著運動鞋,大冬天只能用襪子和鞋墊來提高鞋子的保暖度。對於每一雙來之不易的鞋,大鵬和小姚格外珍惜,幾乎都是『縫縫補補再三年』。

  多年來,小姚和大鵬的心中一直有個夢,那就是希望有做鞋手藝的人,可以讓他們擁有漂亮的旅游鞋、跑鞋……

  很少出門怕受關注

  走路容易碰破頭,打車很難坐進去,就連坐飛機也要多加錢選擇逃生門旁邊的座位。

  『大家太好奇了!』小姚不愛說話,但提到自己總被關注時,他還是忍不住冒出這一句。自從成為『小巨人』,小姚和大鵬就頻繁被問到『你多高啊,打籃球嗎,合個影可以嗎?』剛來哈爾濱的那年冬天,楊老師帶小姚和另外幾名高個子學生去冰雪大世界,本想好好玩玩,結果被好奇的游客給嚇了回來。

  『小伙子,走路挺起腰板多好,佝僂著怪難看的!』大鵬說,好多人看到他們低頭彎腰走路,都這麼勸,其實捨棄形象完全是為了安全。他說自己十三四歲時,身高就1.8米了,還不習慣自己那麼高,一次他進門時,『?』一聲頭撞門框上了,由於走得太快,他直接被門框彈了回來,不巧的是,門開著的方向有一扇正開著的窗戶,頭恰好磕到窗戶上,那次受傷,大鵬的頭頂縫了三針。

  現在,小姚和大鵬很少出門,怕受關注,也因為交通工具實在不方便。比如坐出租車,後排只能坐一個人,還要斜靠著車門,把腿打斜放。而副駕駛的座位,要把座椅推到最後,纔能勉強坐進去,為了擺好姿勢,上車、下車都特費時間。公交車的『舉架』不夠高,小姚基本不能乘坐,大鵬則都要低著頭,遇到顛簸路段,他的頭頂就遭罪了,出一次門,不知道要磕多少回頭。

  坐火車時,小姚、大鵬堅決不買上鋪和中鋪,偶爾會委屈自己,蜷縮著身體鑽進下鋪。如果坐硬座,他們就算規規矩矩地坐在那裡,對面的乘客也很難有地方放下腿。幾年前,大鵬經常乘飛機往返哈爾濱和上海,對他而言,飛機上的座位只有靠近逃生門的位置還算寬松些,為了訂這個位置,他要多花幾十元錢。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