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資源型城市擁有最清潔的空氣,過去一年半的數據顯示:大慶天氣優良率為97.5%,城市環境空氣污染指數(API)平均值為53,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准。
此外,還有一組“非官方”數據能佐證大慶空氣的高清潔度。“按照國家要求,大慶是第二批推行PM2.5監測的城市,只要今年9月推行PM2.5監測即可。”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從2012年1月1日起,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就已正式開始對大慶環境空氣中PM2.5和臭氧進行連續監測,截至目前,95%以上的監測值低於國家二級標准,說明大慶空氣質量狀況良好,幾乎每天都是優良天。
“將該數據與首批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准》的74個城市相比,大慶的平均值幾乎與前5個月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持平,可以說,大慶人正呼吸著全國最好的空氣。”市環保局局長楊佔鰲表示。
事實上,不僅是空氣清潔,經過十餘年一脈相承的執著與努力,大慶人已經提前開始享受優質生態產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作為生態產品的第一生產者和提供者,大慶市委、市政府本著對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經濟社會進步的前置條件,在不具備天然優勢的情況下,建起了一座百湖之城、綠色之城。
基礎功能跨越提昇。大慶不斷加大“三供兩治”建設力度,近年來建成11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和8座生活垃圾處理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2%和87%;建成東城水庫、東城水廠,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全市4個地表水源地和13個地下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110多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城鄉環境大幅改善。大慶推進百園建設、打造生態景觀、實施老區改造,建設各類生態園89個、城鎮廣場25個,建成省級以上生態鄉鎮43個,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5平方米。高標准建設世紀大道、鐵人大道、黎明河等綠化精品200餘處,花園式改造老居住區169個、近2000萬平方米。
清潔的空氣、潔淨的水、良好的生態環境……大慶還將繼續為市民提供最優質的生態產品。
未來三年,大慶將重點把東、西兩大城區作為全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區,充分體現現代都市特色風格。老居住區,注重細部環境治理改造,全面增強綠化管護能力,保證居住環境整潔有序、秩序井然;新居住區,注重高標准配套生態環境,突出小區綠化的品種搭配和規模層次;公共部位,注重生態景觀、人居環境的大氣親和,全面提昇生態品質,打造更多的地標式景點景區;加快構建綠色自然的生態基礎系統。同時,重點在深入推進植樹、復草、治水、淨氣、降噪“五大工程”的過程中,尋求提昇生態環境建設的結合點和突破口,盡最大可能消除視覺污染和聽覺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