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4日訊 慶安縣久勝鎮黨政班子人往農家走,勁往村屯使,把民生問題當做頭等大事竭心盡力辦好,讓百姓愁著來笑著走,給百姓交出了一張又一張『民生成績單』。
鎮領導班子調整以後,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領導班子和機關乾部開展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的『四群』教育,在全縣率先全面建立乾部聯系群眾的規章制度,要求乾部下基層,自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謀利益。黨委書記孫合江深入鄉村時,不少群眾反映,個別專業合作社水分不小,只是借光辦假社,用來套取國家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並沒有為社員辦多少實事。孫合江調查了一些專業合作社,發現問題確實存在。於是,鎮政府對全鎮所有專業合作社進行整頓整合。鎮領導帶隊對每個合作社進行實地考察,看服務、看實效,對於冒牌的一律取締,對於服務作用不好的幫助整改。雖然合作社減少了,但服務效能明顯提高,受到農戶的熱情稱贊。他們建立跟蹤問效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對合作社進行兩次定期檢查,跟蹤監測。
鎮政府在機關乾部中實行『四聯戶』機制,即領導蹲點聯戶、部門掛鉤聯戶、乾部結對聯戶、建卡經常聯戶。要求乾部坐在炕頭上聽心聲,走到鄉間辦實事,回到機關給回音。這一活動促使乾部紛紛進屯入戶,和百姓一起共商致富經驗,把脈貧困癥結,尋找矛盾隱患,探索解決辦法。鎮長律志明在深入久宏村時,有許多稻農向他反映,現在的育苗大棚都有200多平方米,而且又是鋼架結構,移苗完了就棄用,實在有些可惜。律志明及時把百姓願望帶回來,進行研究,並到外地考察,終於找到建設大棚木耳生產基地的路子。他們采取種田大戶入股投資的辦法,建起木耳菌生產合作社,很快投資3000萬元,購置了真菌生產設備,並請來專家作指導,生產出1000萬個木耳菌袋,隨之在全鎮建起215棟木耳菌種植大棚,有些農戶缺少資金,鎮乾部出面辦理貼息貸款,及時使菌袋入棚。到目前全鎮大棚木耳菌生產面積達190畝,6月底就可摘第一茬木耳。
為暢通民意訴求渠道,久勝鎮政府還因地制宜搭建為民服務平臺,及時發現和解決群眾利益訴求。他們在鎮建立政務服務窗口,在村成立便民服務中心,屯設立解困代辦點,而且把這些服務平臺通過熱線加以整合,實行集中受理、分類處置、部門聯動,限時辦結,實現了群眾訴求『一話通』、行政審批『一門通』、政府網站『一網通』、資源交易『一場通』,辦結效率明顯提昇。久旭村村民劉樹芝在二輪土地承包時一家人在外地打工,村裡一直聯系不上她,因此沒有分到承包土地。今年春她回到村裡,要求落實承包地,但這時村裡沒有機動土地,這成了棘手問題。村服務中心及時通過網絡報到鎮政府,鎮政府作為特例進行研究,決定從村的『五荒』地中幫她解決了12畝耕地。同時還為她家建起育苗大棚,僱用農業機械,及時為她家種上了水稻,劉樹芝感動地說,我做夢都沒想到這事會解決得這麼快。
久勝鎮一直堅持『向下給力』,人往基層走,勁往基層使,錢往基層投,事往基層辦。全鎮有47個女童生活困難面臨輟學,鎮婦聯發動全鄉婦女和婦女乾部開展救助,並采取結對幫扶辦法,紮紮實實解決好實際困難,不但籌集1.2萬元,而且還為每戶送去米面,沒有一個女童因貧輟學。久揚村田家圍子孫玉林兄弟智障,無生活自理能力,村乾部先是為兄弟倆蓋起房子,又打了一眼水井,還定期為他們送米面和燒柴,並安排專人監護,保證了孫家兄弟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