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耄耋老人50多年工資條見證生活變遷
2013-07-01 09:33: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海燕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7月1日訊 在七臺河市新興區新建街道有一位耄耋老人潘景和,將1956年至今50多年的工資條一直保存著。翻看對比這些工資條,生活的變化和時代的變遷,歷歷在目。

  潘景和老人受過工傷,腿腳不好,常常由老伴代領工資,每次倆人看工資條時,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工資又漲了,如今生活好了。看到記者,老潘小心翼翼地從櫃裡拿出這些心愛的『寶貝』。呵,每一年都疊成一個小包,還用筆寫下年份,雖然,這一包包紙都已泛黃,但老人的美好回憶永遠不會變。

  潘景和說,16歲他就在雞西一家煤礦上班了,1956年纔有了把工資條留下來的想法,就是要給兒女看看,讓他們別忘本。一旁的老伴接過話頭:『1958年剛結婚時,一個月工資纔60多元,每月必須給老人40元,剩下的20塊錢就是生活費了,那時大米一毛八一斤,苞米面3分錢一斤,僅僅夠維持基本生活,有小來小去的毛病買點藥啥的,就得出去借錢。想回娘家串串門,哪有路費啊?』

  轉眼,家裡又添了孩子,日子更顯清苦。1960年,他們從雞西來到七臺河,潘景和在新建煤礦當上了一名技術工人,工資略有提高,但還不超過百元。

  等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工資額逐步上昇,老潘的6個孩子相繼上班、結婚,他家的日子好多了。特別是近十年來黨的惠民政策,讓退休工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工資飛速上漲。現在,老人每月都能開3000多元,一想到這,老人心裡那個樂呀:『現在也不出力了,國家還沒忘記我們老工人,連年漲工資。把這些工資條都保存下來,教育孩子別忘本,永遠記住跟黨走,多進步。』

  小小工資條,在老人家保存了半個世紀,見證了老潘家的生活變遷。現在日子好了,工資多了,老潘一家人也在憧憬著他們的幸福夢。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