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日訊 6月30日20時20分,K1124次列車駛入廣東省境內,距7月1日8時渡海,僅剩12小時。首次渡海,K1124次列車預備了怎樣的精良裝備,策劃了怎樣的渡海步驟?記者以耳聞、眼見,撰“渡海”前傳,向您一一揭秘。

行車中,列車員在整理內務。
全車“速凍”40分鍾
K1124次列車,全車定員1086人,目前來看,硬座已經“超員”。
6月30日16時30分,硬座旅客車廂內擠滿了乘客。“渡海”傳說,吸引了從哈爾濱至海口沿途眾多旅客慕名而來,親身體驗。車外地表溫度35攝氏度,車內23攝氏度。列車一路向南,越是靠近終點,車外溫度愈高得嚇人。
列車上下輪渡時要整體斷電,無法制冷。後經全體列車員的“頭腦風暴”,迸出一個好主意——分兩次“速凍”列車:上“船”前,整車將空調調至20攝氏度以下,集中放冷20分鍾至半小時,使車內溫度急速下降,達到車內旅客身體所能承受的“冰點”。
然後,列車上船。“在車內停止一切空調、供電的情況下,‘速凍’應當能保證列車在上船的50分鍾內,處於較低溫度。”列車長曾凡華分析。下一步,列車接駁輪渡後,恢復供電50分鍾,空調再度開啟,在開啟後的30分鍾,車廂要進行二次“速凍”20分鍾,以備列車下船時50分鍾的車內溫度。
三大法寶護航
就如同擔負K1124次列車渡海的輪渡一樣,K1124次列車也准備了“三大法寶”以備列車安全渡海。
昨天,乘務員呂本慶向記者獨家展示了這神秘的“三法寶”。
法寶一“入廁導向卡”。由於K1124次列車的衛生間是直排式廁所,所以乘客在列車渡海時,必須申領“入廁導向卡”,由列車乘務員帶領拿到卡片的旅客,從輪渡一層的火車甲板出發到船上“行方便”。
另外,針對一些老人、小孩及行動不便者,列車還添補了“入廁應急桶”。
法寶二“紅色警示安全帶”。K1124次列車在上船前,16節車廂要按照“3、5、3、5”的方式“解體”,在“解體”前,乘務員要將每節車廂的兩側大門用警示帶封閉,以防止一些不明情況的旅客隨意下車,造成被作業吊車所傷及墜海等突發事件的發生。
法寶三“應急燈、應急話筒”。應急燈和應急話筒是為列車上船後可能出現突然斷電等突發情況時預備的,應急話筒則擔負突發緊急事件時,緊急喊話疏散時使用。這兩種應急設備,每節車廂各配備一個。
探路瓊州海峽
K1124次列車是第一次渡海,但曾凡華可不是第一次。
為了此次渡海,曾凡華已經和團隊在今年上半年多次乘坐廣鐵的渡海火車,預先“演習”。他詳細掐算過渡海時間。其實,從列車待渡、上船至下船,整個過程,因渡船的行駛速度不同,平均渡海時間在3小時左右,“瓊州海峽算是距離短的,快艇半小時就通過了。”
記者在K1124次列車上發放的“列車渡海安全手冊”上看到,“粵海”號的確是一個龐大的“海上陸地”:一層為火車甲板、二層汽車甲板、三層客艙等。“吞吐量”驚人。
如遭遇惡劣天氣,列車怎麼辦?列車員呂本慶指著餐車倉庫內的物資說,“大米、蔬菜等食品都齊備。”海上狀況實在糟糕,列車只能停止渡海。不過,這個幾率微乎其微,“粵海”運行已10年,很少發生停運。
渡海前期准備、渡海計劃演習,已經完備。7月1日8時,列車行至“海口”的前一站“徐聞站”時,K1124次列車渡海的帷幕將拉開。
列車乘船,漂浮於千米深海之上,經由瓊州海峽,挺進海南島。明天,記者將發回渡海體驗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