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4日訊 2007年,記者在對蘭西縣醫療市場暗訪時發現,蘭西縣已經近十年沒有醫科大學本科畢業生在那裡就業。當時蘭西縣能達到大學本科程度的醫務人員不足5%。2009年,本報繼續關注我省縣鄉醫院人纔狀況,發現基層醫療人纔嚴重匱乏的情況未有好轉。日前,記者再次走進部分縣城調查基層醫療機構人纔建設情況,但調查結果依然並不樂觀——蘭西縣已經15年沒有進過一名醫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
日前,省衛生廳廳長趙忠厚指出,要全面提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基層人纔培養與引進,爭取到2015年底為全省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一名合格醫學本科生,在實現病有所醫的同時,還要力爭病有良醫。
2015年近在咫尺,基層醫療人纔的建設能否如預期?相信持懷疑態度的不止缺人的基層醫療機構。
現實嚴峻。造成像蘭西這樣15年也來不了一名醫大畢業生的“人纔斷檔”現象,究竟是為什麼?一番調查,“編制”成為繞不開的關鍵詞。
怪相一個鄉鎮院空編三十個
農忙時節,患者人數並不多,但是蘭西縣平山鎮中心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還有些忙不過來。護士長郭艷華說,從年初至今,她和衛生院很多醫護人員一樣,從沒有休息過假日。五年前,院長謝和對記者說,他們衛生院最缺人。五年後,再次談及這個問題,他告訴記者,衛生院有編制43個,但只有13人在編,其餘的編制都空著,而實際醫護人員46人,也就是說除了在編的13人,其餘的都是聘任人員,需要衛生院自己承擔這部分人員開支。
謝和告訴記者:“缺人和缺設備是最頭疼的事。以前好不容易盼個專業人士來了,人家說這都沒設備我來乾啥?等我四處到省城大醫院求來了人家不用的設備,能操作設備的人卻不來了。”謝和告訴記者,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年齡都不大,平均年齡二十五六歲。這種年輕化其實並不利於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一是學歷低,專業水平不足,等培養成成手了,也就留不住了。“誰讓咱不能給人家解決編制呢?”說到這,謝和有些無奈,“我們不需要擴編,只要把編制填滿就行。”
記者了解到,有編制和沒有編制的同崗位人員工資要差近2000元,而鄉鎮衛生院已經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以藥養醫終結後,收入越來越少,而這部分聘用人員成了鄉鎮衛生院必須承擔卻很難擔得起的大支出。這種對於專業醫療人纔的渴求並不是蘭西縣平山鎮衛生院一家,另一個縣醫院院長告訴記者,他們醫院已經五六年沒有進過一名正規大學醫學畢業生了,他本人也多次到省裡的醫科大學招人,但因為不能給提供編制,只能無功而返。
記者調查發現,我省很多縣城基層醫療人纔都非常匱乏。也許,蘭西15年未進一名醫大畢業生只是我省基層醫療狀況的一個個例。不過面對基層醫療機構嚴重缺人的現狀,基層醫院卻“閑著”大把的“空編”不用,只能招聘臨時工,多少隱晦在其中,引人深思。
現實錢少落編難幾人肯屈尊
2013年號稱“史上最難就業季”。面對基層醫療機構對於人纔求賢若渴的呼喚,很多醫學專業的畢業生都想抓住基層醫療機構拋出的橄欖枝,但最終真正選擇到基層醫療機構從業的人卻少之又少。總結起來,不外乎觀念限制與待遇考量這兩個現實問題。
一名臨床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告訴記者,今年就業形勢嚴峻,他也主動放下身價,把眼光放在一些縣級醫院上。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到縣城醫院工作。“我應聘的一個縣城醫院工資纔1500元,我讀了五年的醫學專業,求學成本至少10萬元,十年都回不了本。更覺得不平衡的是,那些大中專學歷的都有編制,而我作為‘根紅苗正’的醫學畢業生卻只能當個臨時工,當然不甘心。”另一位醫學本科生告訴記者,醫生也是熟練工種,鍛煉機會少不利於專業能力的提高。而且如果同樣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寫在簡歷上也不好看。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省應屆大學畢業生傾向於選擇省市大中型醫院,也有部分選擇縣(區)級醫院,還有的去醫藥公司就職,甚至直接改了行。只有極少數大學生選擇基層的鄉鎮衛生院。
原因理由有很多就是不便說
一方面是嚴重缺人的基層醫療機構,一方面是一職難求的醫學畢業生,為什麼就是銜接不上?難道真的只是畢業生不願意到基層這一觀念因素嗎?日前,我省衛生廳相關處室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其實除了基層醫療機構對於人纔的吸引力不足外,更多的隱性因素潛伏其中。
2009年9月,我省曾啟動為全省68個縣級醫療機構招聘千名醫學畢業生工作,結果報名的只有600人,出現崗位數量>報名人數現象,甚至個別縣出現只有一人報名甚至是“零報名”現象。更糾結的是,考試結束後,卻出現被錄取的畢業生在68個縣城中的65個縣不能順利上崗的現象,大多數縣(市、區)給出了沒有編制、沒有錢甚至是相關領導說不接收等等“客觀理由”,導致這些考生無法上崗。本報記者通過跟進采訪發現,其中除了部分考生出於就職地域遠的顧慮沒有到崗的個人原因外,不能明說的“客觀原因”卻始終難以擺上臺面,一些縣城的主管人員甚至選擇拒接記者的電話逃避回應。
對此我省相關部門一名負責招錄醫療人纔的工作人員說,這其中不排除當地在自主招聘中有“自行安排”的可能,或是因為個別鄉鎮衛生院有編制但不一定有錢的怪現象。就目前鄉鎮衛生系統來看,一些沒學歷,沒有能力的人佔據著編制,這樣的人如果不能走出編制,真正的大學畢業生就不能正當地補充進來,農村醫療衛生人纔匱乏問題也不可能解決。人為因素或者相關部門不作為將更不利於人纔引進,對基層醫療事業的發展是嚴重阻礙。
這幾年,不少縣級衛生部門已經意識到醫療專業人纔匱乏的嚴重,紛紛出來招聘大學生。但因為政策、工資待遇等情況的限制,還是難引鳳凰棲息。而其中更有不少縣城不招人是因為人為因素。可以說,醫學專業人纔在縣級醫院正面臨“斷檔”,而在鄉鎮一級衛生院人纔鏈已經斷掉了。
探求有些好辦法值得試一試
采訪中,在一片呼喚人纔的呼聲中,記者也看到一些縣城已經行動起來,積極作為緩解和解決基層醫療人纔嚴重匱乏的現狀。省衛生廳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比較有效的措施應該是將醫療人纔本土化,或者對村或者鄉一級有條件的人員進行人纔選撥培養,以及對口支援。他還指出,人纔問題和政策傾向性有很大關系,一個地方對醫療事業是否重視直接影響到人纔隊伍建設。
青岡縣人民醫院院長高忠林告訴記者,去年他們醫院新進了99名在編的醫學人纔,其中還招來了2名研究生。高忠林告訴記者,除了招錄專業人纔,他們也積極聯系大醫院對於本院醫護人員進行“傳幫帶”,攀大醫院的高枝,讓大醫院的醫療技術骨乾到縣醫院來出診做手術,我們在一旁學,臨床教學效果顯著。高忠林說這是“借雞生蛋”。而民政鄉中心衛生院院長孫岩告訴記者,咱這小廟招不來大菩薩,攀不上高端人纔只能把眼光投到下面,在鄉鎮衛生院所轄的村衛生所中培養和選拔優秀人纔,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