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7月26日訊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敢乘電梯、擠地鐵、坐公交、乘飛機,甚至不敢進入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他們害怕進入狹小密閉的空間或空曠的地方,一旦進入,就會產生緊張、心慌、冒汗、頭暈、呼吸急促等癥狀;他們中的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患上了心髒病,一次次去心內科就醫,但是疾病仍然反復“發作”,殊不知,這可能是一種叫做“場所恐懼癥”的心理疾病在作怪。
女子一擠公交車就要“窒息”
陳女士的家距離單位坐公交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可如今一提到坐公交,她都會倒抽一口涼氣。原來不久前的一天,陳女士回家時,由於正趕上下班高峰,公交車上擠滿了乘客,天氣炎熱,車行緩慢,車廂內的空氣混濁,陳女士漸漸開始感到頭暈、心慌、胸悶,後來竟然有一種快要窒息的感覺。還沒等到站,陳女士就匆匆下了車。
自從那次經歷後,陳女士每次乘坐公交,人稍微多點就會感到頭暈,必須緊緊守在車門口的位置,要不就是擔心自己在車上會不會突發急病無人施救,要不就是懷疑公交車出故障了,自己被困在車裡等等。越是這樣想,她心中的恐懼越是不斷昇級。後來,甚至連公交都不敢坐了。
男子一進電影院就呼吸急促
看電影對於很多人可以說是種享受,但是哈市的劉明(化名)最害怕的地方就是電影院。每當進入電影院,不論是看喜劇片還是動畫片,他都會不由自主開始緊張冒汗,等燈光全部關閉電影開演時,他的緊張感更是達到了頂點,不但心慌、氣短,而且呼吸也會變得急促。好幾次陪妻子去電影院看電影,他都如坐針氈,電影沒等演到一半,就會落荒而逃。
起初劉明懷疑自己是不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患上了某種心髒病,可是醫院的心內科跑了好幾次,彩超、CT等該檢查的都查了,心髒並無大礙。最後心內科的醫生建議他去心理科看一下。經診斷,原來劉明患上了一種叫做“場所恐懼癥”的心理疾病。
“場所恐懼癥”易被誤為心髒病
據哈醫大四院精神心理科張磊晶主任介紹,“場所恐懼癥”主要表現為對某些特定場所、環境的恐懼,如電影院、商場等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電梯、車廂等密閉的環境以及空曠的場地等。患者常常害怕進入這些場所,擔心在這些場所出現恐懼感時,得不到幫助,無法逃避。有些人甚至因為過於恐懼而不敢離家外出,從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由於“場所恐懼癥”發作時,引起大腦交感神經興奮,常常伴有類似心髒病的癥狀,如心慌、胸悶、發汗、頭暈等,因此患者往往容易把這些癥狀誤以為是心髒病,多次到心內科就醫,雖然有些人會檢查出一些心髒功能上的改變,但是大多數的患者在遠離特定的環境,心情平復後都能得到好轉。
一旦出現恐懼癥狀要及時就診
張磊晶主任告訴記者,在心理門診接待的“場所恐懼癥”病人比較少,很多患者都是由心內科轉過來的。生活中,很多人只關注身體健康,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殊不知某些身體上的癥狀極有可能是心理疾病導致的。
據介紹,“場所恐懼癥”的病因與遺傳、自身性格特質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一些生性敏感、心理暗示性強的人群易患此病。隨著現代化交通工具以及溝通交往在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想要做到完全回避某些特定場所很難,因此,場所恐懼癥患者最好及早接受治療,一旦身處某些特定的場所、環境時持續出現恐懼、焦慮、心慌等疑似癥狀時,要及時就診。“場所恐懼癥”患者早期接受心理疏導治療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