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歐洲新城11年換26任物業經理 新物業入駐采取業主自治
2013-08-07 08:02:47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焱麒 劉暢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8月7日訊 歐洲新城,是哈市的中高檔居民小區,2002年一期住戶最早入住,到2009年底,這裡居住了4800多戶居民,面積大、人口多,居民素質相對較高是該小區的特點。這個小區,最初負責該小區的東方物業與開發商為一家,在其管理的11年中,頻繁更換物業經理,服務也忽好忽壞,最終,該物業選擇退出。今年5月,新東方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接手歐洲新城項目。6日,當記者來到歐洲新城時,這個老小區的物業管理有了新起色,居民也盼著新物業能將這樣的管理與服務變成常態。

  環境衛生乾淨、綠化管理好的歐洲新城小區

  新物業入駐 先修老舊設施

  5日,記者來到歐洲新城小區,新東方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吳志強告訴記者:“這個老小區有11年了,有些公共設施開始老化,我們一來,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維修小區的老舊公共設施,如維修更新羅馬廣場步道板;全面檢修健身器材等。”

  采訪中,一位佟姓業主給吳經理打電話,稱自家的房屋天溝漏水一年多了,也沒有人來維修,要求物業盡快解決。吳經理說,歐洲新城天溝、外牆、屋面漏水的問題特別多,佟先生家是四期的房子,還在保修期內,物業可聯系開發公司來維修,但這要走很多程序。而更多的是已經超保修期,需啟動大修基金,由於收繳不齊,想要啟動這筆錢遙遙無期。物業也只能先小修小補,必要時還需要買一些防水材料。

小區環境優美

  4人一組包片 管綠化保潔

  綠化是歐洲新城小區環境指標優良的一張王牌,新東方物業入駐後,進一步更新了作業模式。過去,外保人員和園林工人分開作業,修剪樹木、草坪也是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地推進,這邊沒乾完,那邊又長出來了。吳經理說:“現在我們對公共區域實行砍塊兒管理,4人一組包管一片兒,其中有3個園林工人,1個外保人員,這樣,這邊修剪下來的殘枝和雜草,緊跟著就清理了。一塊兒地方反復修剪,樹木草坪就會保持原來修剪的形狀。”

  業主黃秀琴告訴記者:“新物業來了以後,這個夏天,幾乎都能看見園林工人在那忙。”記者在小區轉了一圈,不僅樹木、草坪管理得有模有樣,路上也幾乎看不到垃圾。

  業主有事 管理員第一時間到場

  過去,收費員只負責收費,業主家有難題,只能反映到物業客服,收費和管理之間出現了斷檔,給業主留下的印象就是物業只管收錢,不管服務。“我們來之後,讓收費員變成管理員,原來有4個收費員,現在又增加2個人,由這6個人包片兒管理,不僅負責收費,業主有需求還必須第一時間到現場,將主業的情況記錄下來,並轉交到相關責任部門來處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業主們更關心自家房頂漏水、電梯停用什麼時候能解決。一期住戶姜興業說,“我們樓兩部電梯,有一部停用一年多了,到現在不給修上,管理員來收物業費,我們就跟他反映情況,態度都不錯,但到現在問題還沒解決,我們只能用不交物業費來制約物業趕緊修好。”記者從吳經理口中得知,這個情況他已經知道了,“這部電梯是由於曳引機壞了纔停用的,維修需要啟動房屋維修基金,這棟樓共住著108戶居民,還有34戶沒交這筆錢,所以根本無法啟用。問題就卡在這兒了。”吳經理表示,他們也正在積極想辦法,盡快把電梯修好。

  惡意欠物業費 走法律程序

  面對惡意拖欠物業費的業主,吳經理說,他們已經把常年拖欠物業費的5個業主訴至法院,現在,4名業主收到傳票後已補交了物業費,還有一個業主根本就聯系不上,他們打算繼續履行法律程序,過一段時間就會開庭審理。

  據吳經理介紹,近年來,受開發商遺留問題或硬件老化及個別業主惡意拖欠物業費的影響,物業收費率只有80%,物業在服務及維修過程中,甚至出現了入不抵支的現象。而業主拒交物業費的理由讓人啼笑皆非,有的業主說鄰居家的狗把孩子嚇著了,要求物業給治病,還有的乾脆說家裡沒錢交物業費等等。

  業主林曉青說:“不交物業費的主業與我們交物業費的業主享受著相同的服務,這是對交物業費業主的一種侵權,這是我們不能容忍的。”吳經理表示,物業會嚴格按照服務合同的約定為業主提供等價服務,但如果長期惡意拖欠物業費,他們將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不過,我們也不想對簿公堂,畢竟和業主生活在一起,應盡量相互理解和支持。”

  業委會直接 參與物業管理

  對於小區換新物業,業主們表示持觀望態度,因為以前的物業公司經常換經理,業主周新艷說:“現在還看不出來什麼,小區公共設施修修補補也都在他們正常的工作范圍,還要看新物業將來的表現。不過,小區環境衛生和綠化還是做得不錯的。”

  “以前的物業公司乾了11年,換了26任經理,業主們的問題長時間無法解決,這次我們來了,是打算長乾的。”吳經理說,他們接手後,只是換了高層領導,員工並沒有換,在部門上做了一些調整。“其實,我們來了以後,最大的變化就是采取業主自治的方式管理小區,我們物業開周例會和月例會時,業委會也要列席,並提出要求和建議,物業的工作以業主訴求為核心開展工作。”吳經理告訴記者。

  業委會副主任張大羽對此非常認可,“以前的物業從屬於這個樓盤的開發商,人、權、財等資源都掌握在開發商手裡,業委會只是一個擺設。但新物業接手以後,業委會直接參與物業管理,物業公司的任何決策都要與業委會商量。”張大羽說,他們現在是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即以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四方明確職責定位,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對社區黨員進行規范管理;社區居委會協調業主與物業之間的關系;業主委員會監督物業公司按照合同履行職責,並向社區黨組織反映業主的意見和建議;物業公司配合其他三方工作。為居民提供舒適、便利的服務。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