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地鐵商圈初顯『小鎮效應』 周邊商業客流最多增四成
2013-10-14 10:32:2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爽 劉希陽 劉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4日訊 人群就是商機,開通半月有餘的冰城地鐵,帶來了大客流,讓此前“押寶”地鐵的商家們,嘗到了預期甜頭——日客流量增加,直接帶來了經濟效益。一條線的地鐵,沒有預想的那麼局限,高輻射、高聚合是地鐵影響城市的特征之一,打造購物綜合體,圍繞地鐵車站形成“小鎮”,是商家正在謀劃的未來;與此同時,地鐵1號線沿線商圈,正在進行“自我設計”,隨之而來的,是市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守”在地鐵邊上的百腦匯終於等來了顧客盈門的場景。

  A

  “押寶”地鐵虧5年賭贏了

  地鐵開建,沿線的商家們就紛紛打出了“地鐵牌”,但搶奪地鐵站建店的百腦匯,是有備而來的——早在2008年進軍哈市之前,百腦匯就已經瞄准了地鐵,新店選址在安發橋與西大直街交口處(現在1號線哈工大車站旁),並且預留了地鐵出入通道。

  “2008年初百腦匯開業,9月份地鐵開工建設,雖然因為修建車站門前封了好幾年,損失不少,但為的就是等地鐵開通全都賺回來。”百腦匯(哈爾濱)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潘紳永說,“敢這麼搏,是因為有成功的例子,即便損失了5年也值得。”

  百腦匯是臺資企業,潘紳永也是地道的臺灣人。他告訴記者,1997年臺北開通第一條貫穿城市南北的地鐵線路後,對沿線的經濟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以前郊區的地方,因為地鐵開通人流多了,商業馬上就發展起來。地鐵對於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太明顯了。”

  有了在臺灣的“眼見為實”,百腦匯在國內其他城市選址時,一共25個店面無一不在地鐵站旁。“靠著地鐵就能賺錢,數字完全可以說明問題。”潘紳永說,“早幾年廣州地鐵開通,百腦匯門店客流翻番。去年‘十一’重慶地鐵開通,一兩個月過後,日客流增長30%。”

  按照百腦匯商業預期,哈爾濱的店年內客流能增長到50%以上,他們要打造冰城的IT高端秀場。

  B

  地鐵沿線商業客流“井噴”

  地鐵開通半個多月,實現預期的潘紳永樂了,百腦匯現在的客流量,從以往的每天約1萬人次,增加到現在的超1.2萬人次。客流“井噴”的不僅是百腦匯一家,與1號線學府路站相距50米的凱德廣場學府路店,也迎來了大客流。

  地鐵1號線9月26日開通,是個周四。開通的前兩天,凱德廣場客流量一如既往,不過“失望”並沒有持續很久,3天後迎來的第一個雙休日,客流多得讓凱德廣場有些措手不及,“客流一下增加了40%以上,這在沒有前期宣傳的情況下,是很難想象的。”凱德廣場學府路店市場部經理方世斌說。

  “十一”長假,凱德廣場也是“逆勢上揚”。方世斌告訴記者,長假是市民集中外出的時間,以往這個時段商場客流量多為持平,好點的略高。今年“十一”長假,凱德廣場的客流量同比增長40%以上。

  凱德廣場開業後一直在做客流統計,以前不搞促銷活動、品牌推介,客流很難有明顯變化。

  地鐵開通後,每個雙休日客流量都比以往增加30%,已經固定住。方世斌說,“凱德廣場有地鐵預留通道,預計明年6月就會開通。坐地鐵不用出站就能直接進店,客流量能增加成啥樣,現在就得充分做規劃。”


沿線商家都不同程度享受到了地鐵開通帶來的商機。

  C

  地鐵通營業時間一周變“8天”

  連日來,記者還先後走訪了遠大、松雷、秋林等商場,它們雖然也在地鐵沿線,但客流變化遠不如百腦匯、凱德廣場學府路店明顯。遠大購物中心一位業主不無嫉妒地說:“博物館站沒開啊,看車站開通的商家買賣多好。我們都盼著呢,博物館站快點開吧。”商家對於地鐵的期望可見一斑。

  地鐵1號線博物館站無疑是1號線重要節點,這個區域也是客流量最集中一站,一旦開通,會帶動周邊商業再次發展。松雷一位管理者認定,地鐵將會給沿線商業帶來一周“8天”的經濟效益。

  凱德廣場學府路店的商業統計,已驗證了“一周8天”的客流現象:地鐵開通前,周六、周日客流量遠超過平時;地鐵開通後,每天18時前後,客流量暴增,店內的餐飲區常要排隊等座。地鐵給“凱德”帶來每天3小時多的有效營業時間,地鐵“送”來的客流量,超過過去周平均值,等於商場的營業日從7天變成了“8天”。

  方世斌說,凱德廣場學府路店對地鐵拉動客流量充滿期待,“現在市民還沒有習慣地鐵帶來的全新生活,其實快速、便捷、准點的地鐵,可以讓市民夜生活更加豐富。”

  D

  地鐵商圈開始“自我設計”

  地鐵開通,已經讓商家見利。但是在商業競爭中,不超前決策,就永遠落在別人後面。一些商家們已經動起“腦經”來,為自己的今後做打算。圍繞地鐵車站打造綜合體,是他們不約而同選擇的發展方向。

  按百腦匯的規劃,他們要在既有電子產品銷售基礎上,融入科技體驗、餐飲休閑等。給顧客提供“一站式”電子產品購物場所同時,與沿線其他電子產品賣場進行差異化布局。吸引高端消費者,打造冰城的IT高端秀場。與百腦匯同處地鐵沿線的電子產品賣場不少,經營面積足夠大的就有三四家,拴到同一根“地鐵線”上,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不再重要。沿線的商家業戶各有打算,但差異化、互補是普遍共識,有經營業戶說,“教化”守著百腦匯一樣有生意做。同業態因地鐵形成聚集效應,只要選項定位准確,也能活得很好。

  商界人士透露,諸如遠大、松雷等地鐵一號線大賣場,也在選擇適合自己的“綜合體模式”,有商家甚至在超前規劃借助其他地鐵線路進行“業態輻射”。該商界人士認為,地鐵所帶來的客流增長,只是商機,商場必須依靠自己的特色吸引顧客、留住顧客,纔能把客流變成經濟效益。地鐵沿線同類業態轉型、定位是必然,商家們選擇發展方向的同時,就是地鐵沿線商圈的“自我設計”過程。

  借鑒上海、深圳的地鐵沿線商業發展經驗,地鐵沿線商圈的“自我設計”,一定包含站點周邊區域,每個地鐵站周邊都會形成“小鎮效應”,不僅是商業,還包括房地產、學校、醫療等,都會發生諸多喜人變化。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

【專題】哈爾濱地鐵新聞報道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