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8日訊 到10月26日,哈爾濱地鐵1號線開通運營『滿月』,期間累計運送乘客394萬人次,日均客流12.7萬人次。
27日起,104路公交車開通了電影機廠至煙廠的區間車。『地鐵來了,我們的出行方式選擇多了,公交車感覺也比原來好坐了。』哈市市民孔女士說,地鐵的開通不僅緩解了路面擁堵、減少了市民出行時間,也促使公交車的服務質量和運營狀況發生了改變。
競爭 地鐵來了市民出行選擇多了
隨著地鐵的開通,沿線公交車發生的改變給市民帶來了便捷。
25日7時許,在哈市南崗區西大橋附近的104路公交站臺,等車的市民不多,上車後車廂內也沒有了往日的擁擠。地鐵1號線載客試運營一個月,許多市民已真正開始了地鐵通勤生活。不堵車、更准時,地鐵的到來分流了以往從哈南站至太平橋站沿線乘坐公交的乘客。
『原來坐車要是趕上早晚高峰,人多得都動彈不了。』在104路公交車上,市民趙寧正坐在下客門旁的雙排座椅上邊聽音樂邊玩游戲,『現在坐車的人少了很多,車上也不擠了,上車經常有座。』對於像趙寧這樣的上班族來說,車上人滿為患的情形現在已一去不復返,『半天不來車,一來好幾輛』的情景已成往事,候車時間縮短了,乘車環境好了,駕駛員服務更到位,乘坐公交車如今成了一種享受。
地鐵開通一個月,細心的乘客都發現,沿線公交車更好坐了。家住太平橋的市民姜女士,原來每天都坐104路公交車上班。近20站的車程,姜女士每天不到7點就要出門,『現在地鐵開通了,我可以晚半個小時出門,有時起得早就坐公交車,起來晚了就坐地鐵,想坐哪個坐哪個,特別方便。』
在秋林公司附近上班的市民趙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乘6路公交車上下班,以前趕上早晚高峰時段,秋林附近堵車特別嚴重,半天來不了一輛車。自從地鐵開通後,6路車基本上三四分鍾就能來一輛,每輛車拉載的乘客也沒那麼集中,車上也不再擁擠不堪,『地鐵在我單位附近不停,要坐得走到龍江街,下車也得走十多分鍾纔能到家,對我來說坐公交更方便。』
應對 加密發車頻率 錯位設置站臺
地鐵對沿線生活和工作的乘客起到了分流作用,這提昇了沿線公交車的競爭意識。大多數乘客選擇的公交車,在地鐵時代到來後,如何讓市民乘坐更舒心、更滿意,這引起了沿線公交車隊的思考。
哈市104路公交車全程共28站,其中12站與地鐵1號線重合。車隊隊長趙繼東說,104路以往一天載客約7萬人次,現在日載客5萬人次左右,下降了近三成,『乘客的減少打破了我們以往重視車輛運營數量、忽視服務質量的狀況,讓我們將更多精力轉向服務態度的完善。』
趙繼東表示,盡管這條線路與地鐵1號線有很高的重合度,但在這條線路上哈市仍需要公交線路在地面運營。不同的票價體系,給市民帶來的選擇也有所不同,104路所到地點更多、更密集,可以滿足市民的不同出行需求,也可彌補地鐵大間距設站的不足。
針對地鐵帶來的影響,104路已進行了調整,設置了糖業研究所、服裝城、和興路、秋林、博物館5個『准點站』,盡可能保證在客流集中地點的准點運營,盡量減少市民的候車時間。『如今學府路、和興路整修已完成,路況有了很大改善,行車時間也更有保證。』趙繼東表示:『此外自27日起,104路還抽調了20臺車輛,開通了從電影機廠至煙廠的區間車。新開通的104路區間車更能提高冬運期間乘客運載頻率,滿足市民選擇性出行需求。』
對於地鐵開通後形成的交通新格局,哈市6路公交車隊加密了公交車發車頻次,以往高峰時發車間隔為2分鍾、平峰時為5分鍾,現在全天發車間隔平均為3分鍾。哈市343路公交車的運營線路中,共有7站與地鐵重合,一個月當中每日該線路的客流量減少了近5000人。『無論地鐵還是公交,都是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地鐵比我們有速度上的優勢,我們就要從其他方面追上來。』車隊隊長程樹冬說,車隊重新調整了車站位置,與地鐵口錯開,有的前移有的後移,盡量設置在距離路口不遠的位置,方便百姓出行。與此同時,該車隊還增設了臨時站臺,盡可能減少和避開運營線路當中的擁堵點。
『有競爭纔有提高。』面對地鐵帶來的挑戰,哈市6路、11路、104路、114路、343路等多家公交車隊負責人表示,『公交車在購票簡單、乘車便捷、發車間隔短及輻射范圍廣等方面有自身優勢。』在保持這些優勢的基礎上,提昇服務質量和駕駛員文明程度,或許可作為保持客源的一種吸引力。
構想 地鐵+公交 交通新格局
未來市民的出行方式會是怎樣?『先坐公交車前往地鐵站,再轉乘地鐵出行是個不錯的選擇。』趙繼東說。
再過幾天,哈市公交車就將開啟冬令時運營,以往哈市城市公共交通均以公交為主,造成部分線路過長、發車間隔過大、市民寒風中等車時間長等問題。隨著地鐵工程建設的不斷開展,地鐵2號線、3號線的陸續建設,會使越來越多的公交線路面臨改變。『今後,像城東至城西、江南到江北的長距離運輸就要交給地鐵了。』哈市部分公交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公交作為一種補充,延伸到地鐵覆蓋不到的區域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