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實習生 康禹 記者 馬冀)10月4日7時許,此時正值哈市交通早高峰,行色匆匆的行人走在路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此時的王士奇正站在經緯街崗調研車輛流量。記者在等待四十分鍾後,一邊陪同王士奇巡邏一邊對其進行采訪。
王士奇近照。
成立治理違法貨車小組一個月貨車違法減半
哈市冬季冰雪路面通行艱難,加上鍋爐並網等工程施工,每年冬季的交通情況都異常擁堵,王士奇在了解到哈市南崗區部分道路通行不暢的情況後,親自到現場調研並提出錯峰出行、加大交警巡邏的方式來確保道路通暢。從此以後,王士奇每天都要到這些通行不暢的小路小街巡邏調研,光是現場記錄本就用了整整5大本。談起這事,王士奇總是很欣慰:“老百姓出門順暢了,咱們交警的心裡也就不堵了”。
王士奇在執勤中。資料片
今年夏季,在了解到哈市各轄區貨車違法有上昇的趨勢後,王士奇協調哈市各城區大隊,抽調民警,由交管局宣傳處、直屬大隊牽頭,組織成立哈市公安交管局貨車違法機動小組,24小時不間斷在哈市路面上巡邏,違法車輛發現一臺查扣一臺。從今年8月份到9月份一個月的時間裡,在貨車違法機動小組的巡邏管控下,哈市貨車違法率減少五成,有效地遏制住了貨車的違法率。
首創水泥防撞桶研發新式交通護欄
記者觀察到,王士奇在路面巡邏時,眼睛不僅盯著路面的車流,還不停的看路中間的交通設施。“交通設施有啥特別之處”?記者把這個疑問拋出後,王士奇打開了話匣子。原來哈市路口設置的防撞桶都是塑料和一層薄鐵皮支橕。當車輛發生事故撞擊防撞桶時,很容易將桶撞飛發生二次事故。王士奇經過實際比對試驗後,自己發明了水泥防撞桶,有效避免了二次交通事故的發生。
哈市某企業向王士奇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跨越護欄過街、違規撞壞護欄一直是哈市交通護欄管理的頑疾。經過數次路面巡視、分析原因、反復論證,在王士奇帶領下,哈市交警部門推出了3種新護欄,這些新護欄銳尖變鈍尖,高度則根據路況設定:第一種是以哈站為代表的防止行人攀爬的1.5米高護欄;第二種是防止跨越的1米高護欄;第三種是防止車輛調頭、高架橋上設立的50-80厘米高水泥墩式護欄。經過踏查,王士奇又根據松北大道車多行人少的現狀,創新推出了水泥墩式鏤空雕花隔離護欄。這種護欄既美觀又實用,目前已在松北大道、埃德蒙頓路、哈平路上安裝,預計一周後將在機場路、城鄉路一帶安裝。據悉,哈市今年總計增加這種新護欄1.25萬米。
王士奇工作法全市叫響
從警26年,大廈崗臺上站了11個春秋,附近居住的市民已經習慣有這麼一位指揮手勢永遠那麼標准的交警來指揮交通。在基層大隊的工作中,“要乾就乾得最好,要做到最好就得有過硬的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是王士奇從警那天起就立下的誓言。
當年為了練就一身過硬的業務技能,作為基層交警,王士奇把業餘時間全用在苦練基本功上。他帶領的崗組,連續9年被評為市級、省級、國家級的最佳交通崗組。
當基層領導,王士奇先後圓滿完成交通警衛任務7000餘項次,未出任何差錯。他帶領的大隊榮立集體三等功三次,被授予全省公安系統“優秀基層單位”稱號。
王士奇本人先後榮獲各項表彰獎勵90餘次,被授予全省“最佳交通民警”、“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稱號。他的工作方法也被總結為“高標准要求、快節奏推進、滿負荷工作、交一流答卷”的“王士奇工作法”。正如哈市法學會會長、原政法委書記陸文君對王士奇的評價:他是一個心中裝著百姓,有著一心為民的情懷,總是能夠深入百姓心中的優秀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