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陽光了!”

劉院長擋住丁鳳芹的左眼,測試右眼視力。
東北網11月13日訊 12日9點半,母親丁鳳芹還得半小時纔能拆紗布。二女兒王金霞和三女兒王金麗在病床旁守了一整夜,看著熟睡的母親,一步不願離開。“昨晚11點左右,母親覺得眼睛有點疼,大夫說是術後眼壓偏高。打了一針後,母親就一直睡到現在。母親手術後一切都很正常,我們姐仨兒心裡的石頭可算是落地了。”三女兒欣慰地對記者說,,天剛蒙蒙亮,父親就打電話來問母親的情況,二女兒在電話中告訴父親不要擔心,自己卻很緊張。
“有人為我奉獻,我也要為別人奉獻!”
9時40分,丁鳳芹醒了,“我有點渴了”。三女兒拿著棉簽小心地給母親擦拭嘴脣,再用吸管喂母親喝水。
9年前的11月12日,閆阿紅因患癌癥去世,當天下午,她的一只眼角膜成功移植給了74歲的張子麗;9年後的11月12日,這只眼角膜移植給了60歲的丁鳳芹。愛心在接力。
“雖然不知道張子麗大姐長什麼樣,但昨晚我夢見了她,她一直衝著我笑。一會兒,拆開紗布後,我就能看見陽光了。有這麼多有愛心的人為我奉獻,我也要為別人奉獻!”老人對身邊的女兒們說。
“我的右眼能看見了”
10時整,在二女兒和三女兒的攙扶下,丁鳳芹緩緩走向暗室,等待拆紗布。
10時15分,哈醫大眼科醫院院長劉平開始為丁鳳芹拆掉右眼上的紗布。三女兒緊緊握著母親的手,大女兒眼角流下了淚水。
“您看看這是幾?”拆完紗布,劉院長做了一系列檢查,伸出食指問丁鳳芹。
“這個好像是‘1’。”丁鳳芹回答。
“您看看最上面的是什麼?”劉院長扶著老人走到距離視力表近兩米的桌前,用卡片擋住了丁鳳芹的左眼,微笑著,接著問。
“我看見‘山’了!一個向上的‘山’!”丁鳳芹遲疑了一會,大聲地、顫抖地對劉院長說。
接著,護士繼續指著視力表的第二排、第三排,丁鳳芹依然能看清。
“我媽能看見‘山’了!我媽能看見‘山’了!”三女兒像個孩子一樣激動地跳了起來,二女兒熱淚盈眶,丁鳳芹的眼淚也不住地往下流。
劉院長介紹,丁鳳芹目前的狀況非常穩定,只要按時換藥,不讓傷口感染就沒有問題。手術後,右眼的視力已經恢復到0.25,“雖然只能看見模糊的影像,但是病人的狀況很不錯,希望也可以恢復到張子麗術後0.8的視力。”
回到病房,女兒們圍住丁鳳芹,丁鳳芹拉著三個女兒的手,“這是大女兒,這是二女兒,這是小女兒……”沒等老人的話說完,姐仨兒早已流下淚水。二女婿指著記者的圍巾打趣:“媽,您看這是什麼顏色?”“這是紅色,我小時候最喜歡紅色了。”丁鳳芹笑著說。母親能看得見了,三女兒迫不及待地給父親打電話,卻連著撥錯了兩次號碼。不善言辭的父親電話中只是連著說了三個字:“好!好!好!”
仨女兒要捐眼角膜
10時許,50餘名志願者來到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3樓省眼庫辦公室,簽署了眼角膜自願捐獻協議書。這些志願者有出租車司機、學生和醫院醫護人員。“我們都是在閆阿紅精神的感召下,自願來簽捐獻協議的,希望也能傳遞一份愛。”一名出租車司機表示,閆阿紅和張子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丁鳳芹眼角膜移植手術成功後,三個女兒非常高興,決定一起簽眼角膜捐獻協議,為更多需要眼角膜的人帶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