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王忠林:深化農村改革 建設農業強省
2013-12-02 08:50: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為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歷史機遇和強勁的發展動力。而此前,作為全國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試點,我省已先行啟動了改革,在探索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上做了大量工作。如何深刻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搶抓歷史機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省委農辦主任、省農委主任王忠林。

  記者:這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在農業農村改革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和新思想新舉措?

  王忠林:農村改革是我國啟動改革開放的起點,也是這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在學習中我初步體會,《決定》在農業農村改革方面至少有四個重大突破。一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上有突破。《決定》將抵押、擔保注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突破了《物權法》、《土地承包法》的限制,使農民擁有的承包地權能更加完整和充分。二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載體上有突破。《決定》第一次把農業企業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並列,使農業企業成為承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載體。三是在農民財產收益來源上有突破。《決定》除了充實農民土地使用權權能外,還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同時農民依法獲得宅基地和房產轉讓收益。這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在理念上的重大突破。四是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上有突破。《決定》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最大創新,是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

  記者:《決定》對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指明了具體方向,這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和基礎,我省今後將如何在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前提下,進一步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

  王忠林:這次中央全會《決定》明確要求,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明了方向。從我省看,這四種經營方式各有特色,各有優勢,各有適應性,我們要尊重農民意願,允許農民選擇,因地制宜發展,不局限某一種形式。家庭經營適合於山區、蔬菜種植、設施農業、養殖業等;集體經營適合村公益事業性等基礎設施項目;企業經營謀利性強、實力大,適合在現代種養業方面發揮產業龍頭作用;專業性合作社經營主要為農民服務,綜合經營性的合作社適合規模經營的平原地區直接從事糧食生產。我省近六年的農機合作社發展實踐證明,這類以現代農機為載體、以土地為核心、以合作為紐帶的綜合經營性合作社,堅持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極大地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找到了農村改革『第二次飛躍』的有效途徑,是使轉入和轉出土地的廣大農民都充分受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記者: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這次三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決定》提出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這將為我省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

  王忠林:中央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對農業是嚴峻的考驗。為應對與世界農業發達國家和農業資源富集國家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要著力做好四篇文章:一是以銷促產。根據市場需求和目標價格導向,科學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訂單生產,實現產得出、銷得暢、賣好價。二是以技增效。大力推廣節本增效的農機、農藝技術措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三是以質取勝。依托我省良好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叫響生態、安全農產品品牌,實現優質優價增收入。四是以轉增值。加快糧食過腹轉化和加工轉化,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記者:《決定》鼓勵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今後在促進土地流轉上,我省將有哪些具體舉措?

  王忠林:30多年來的農村改革,主要解決的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與承包經營權的分離,今後我們要在此基礎上,探索承包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從而實現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的『兩權並行分置』向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並行分置』發展,也就是說,承包權可以和經營權統一,也可以分離,哪種形式適合生產力發展,哪種形式農民願意,就選擇哪種。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關鍵措施有三個:第一個是加快土地確權。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范圍,把承包地塊、面積、合同、權屬證書全面落實到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二個是搞好糾紛調處。全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解仲裁機制,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調解仲裁體系,有效化解農村土地糾紛。第三個是加強服務保障。完善縣市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平臺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組織,開展土地流轉信息發布、法律政策諮詢、項目資質審查、土地用途監管、合同簽訂和土地經營權證抵押貸款等一站式服務,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

  記者:資金短缺、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今後我省將怎樣抓住改革的機遇,破解這個難題?

  王忠林:近年來,為破解現代農業資金短缺問題,我省在涉農資金整合、一事一議、財政資金以獎代補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好成效。今後要更加大膽采取改革辦法,創新投入方式,加快形成市場化、多元化的籌融資體系。主要是挖掘三塊資金潛力:一是利用金融貸款,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探索種子基金、設備租賃、直接貸款等農機合作社融資方式,支持發展農村信用合作,組建農業貸款抵押擔保公司,開展農業互助保險,使現代農業發展獲得有效金融支持。二是吸納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生產,探索企業進入合作社的途徑和方式,充分發揮企業經營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的先進生產力作用。三是撬動社會資金,研究維護農民利益和吸引企業介入的政策措施,探索企業進入農村公共事業的贏利模式,建立和完善公平的評估機制和交易市場,讓沈淀的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向農村建設。

  記者:貫徹落實中央全會精神,推進農村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今後農業部門還要做好哪些工作?

  王忠林: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農委系統要把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作為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一是准確理解把握三中全會精神實質。理解上『防偏』,不偏離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防窄』,把『三農』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中謀劃、思考;『防過』,充分認識三中全會決定的科學性、精確性、嚴肅性,防止過分的任意解讀,以避免影響改革的實際效果;二是結合省情、農情、民情實際,加快落實推進改革的措施,走符合黑龍江農業農村實際的改革之路;三是注意解決改革中原有的和新出現的問題,減少改革失誤;四是探索在全國具有推廣意義的作法和經驗,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我相信,只要我們把這些抓實抓好,就會進一步釋放農村改革紅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加快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