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低速等時首日記者體驗新變化 的哥先和乘客商量走哪
2013-12-02 09:02:51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楊建平 劉希陽 劉首辰 劉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日訊 昨天,市民打車進入低速等時時代。面對新開啟的低速等時計價模式,本報記者兵分三路體驗低速等時計價後,給人們帶來的出行新改變。

  等5個紅燈多蹦2元錢

  影響低速等時計價原因主要為紅燈時間長短和交通是否順暢

  昨天9時,記者從道裡區工程街搭乘一輛空駛的出租車前往珠江路和中山路交口。當車輛行駛到哈站時,計價器顯示行駛裡程為3公裡,低速等時啟動。

  記者遇到的第一個紅燈是在紅軍街與花園街交口的信號崗,車一停,計價器開始以『秒』為單位計時,40秒後,記者通過該信號燈。隨後,記者依次在河溝街、革新街、贛水路以及珠江路交口碰到了4個紅燈。在中山路與珠江路交口等紅燈時,計價器顯示時間恰好累計為5分鍾,這時計價器瞬間『蹦了』2元錢,記者算一算,從上車到下車共行駛8.9公裡。

  9時59分,記者乘車從國際會展體育中心前往友誼路,途經紅旗大街、先鋒路、寬城街、南極街、經緯街、友誼路。當車輛行駛至先鋒路與寬城街交口時開始計時。之後,一路上車輛較多,紅燈也較多。最後累計計時時間超過了10分鍾。

  拉12個乘客沒一個蹦字的

  就算在商圈打車容易堵車,等到了3公裡時,堵點一般都過了

  8時52分,記者從工程街乘坐出租車前往樂松廣場,很容易就打到了空車。出租車司機張師傅說,由於周日路面通行情況較好,在記者上車之前,雖然也有等時,但沒有一位乘客累積到5分鍾,沒有發生計時費用。

  10時6分,記者在道外北十四道街打車前往報業大廈,北新出租車公司的趙師傅說,他5點多出的車,一上午拉了12位乘客,沒有一個加上低速等時的錢,最遠的乘客從黎明大市場打車到龍塔,9公裡的路程一共纔計時3分半,更多的是連3公裡還沒到的路程,連計時的基本條件都沒達到。本地市民大多去的地方都不遠,新一百到省博物館算是容易堵車的路段,可是這兩個地方的距離也纔3公裡,根本用不上低速等時。記者一路上都沒遇到堵車,10時19分順利到達目的地,低速等時累計計時1分鍾,沒達到5分鍾『蹦字』的標准。

  繞路走有時比走近路合適

  的哥開始傾向於提前和乘客商量路線

  低速等時實施前,市民一般都讓出租車司機選擇近路走。低速等時實施後,堵在路上的時間直接決定著乘客多掏錢,司機少拉活。

  『走橋上可能會堵車,橋下繞點但能早點到。』記者在安國街打車前往服裝城時,出租車司機李師傅主動提供路線讓記者選擇。『現在繞路走有時候可能比走近路合適。』李師傅說,現在實行低速等時了,出租車司機和乘客都在適應中,以前出租車司機習慣自己覺得哪條路好走就走哪,現在更尊重乘客的意見,提前商量好了大家都滿意。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大多數人都覺得先商量好路線這個方法不錯,還有一些市民表示自己對路線不太熟悉,只要最後車費別差太多,無所謂走哪條路。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