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5日訊 記者昨天從市政府獲悉,為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市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基本建設項目審批領域進行流程再造,從辦事人辦理的事項出發,根據辦事人的需求,『量身定做』路徑最短、環節最少、效率最高的綜合辦事流程;對企業登記注冊類審批實行『一表制』。
【基本建設審批流程】
變『統一模式』為『量身定做』
據介紹,本次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沒有簡單地把著眼點放在壓縮審批時限上,而是根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情況,采用最適合的審批流程,實現『量身定做』,最大限度優化流程,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在具體操作上,轉變『行政審批部門要你怎麼辦』思維模式,把『辦事人要辦理什麼』作為審批流程設計的出發點,提供個性化行政審批服務,對審批流程、要件提供、審批表格都進行了全面『改版』。
按照這一理念,我市對基本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進行再造,把所有項目詳細分類,共分為36種情形、21個流程。辦事人辦理項目審批時,市行政服務中心將根據所辦項目提供最便捷的審批流程,徹底改變了以往用一套審批程序套用所有項目的做法。
【企業登記注冊】
17張需填表格簡化為1張
以往,辦事人辦理企業注冊登記,需要跑工商、質監、地稅、國稅、統計5個部門的審批窗口,共計需要填寫表格17張,需要填寫的信息達570項。
市行政服務中心對審批流程進行梳理發現,雖然表格眾多,需要填寫內容很多,但是絕大多數信息都是重復填寫。梳理後,辦事人實際提供信息共為49項,其中39項屬共用信息,即每個部門都需要使用,10項信息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需要提交給特定部門的專用信息。為此,市行政服務中心對這些表格進行合並,整個企業注冊登記過程中,辦事人只需要填寫一張表格。
按照新的辦事流程,辦事人填寫一張表格並錄入計算機系統後,系統會自動生成工商、質監、地稅、國稅、統計5個部門審批所需的17張表格,並自動將不同表格提交到各部門窗口。5個部門則同時開始受理辦事人申請,不需要辦事人逐個窗口跑。
【先照後證】
30個前置要件將後移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的要求,我市對企業登記注冊前置要件進行了全面梳理。
企業登記注冊前置許可共有124項,按照國家和省法律法規要求設立前置許可65項,根據市級法規設立的前置許可59項,其中有30項前置許可不涉及公共安全領域,具備後移條件。我市已准備將這些前置要件後移,從而在市級層面率先實現『先照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