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8日訊 地約53平方米,造價30萬元,內有換氣扇、小床、保溫箱、延時報警裝置等——這間粉色的“嬰兒安全島”於今天正式在哈市啟用,它位於哈爾濱大街的哈市兒童福利院大門口南側,門口和屋頂設有卡通形象的嬰兒安全島指示標志。

房間非常溫馨
記者走進“嬰兒安全島”內看到,橙黃色裝飾、並畫有卡通圖案的房間非常溫馨,牆的一側放有一張嬰兒床和一個嬰兒保溫箱,床上鋪好一套嶄新的被褥。據哈市兒童福利院院長黃萬軍介紹,安全島緊鄰院區大門保安室,入口朝向院外的馬路,並設置路口引導牌。島內除配備保溫箱、延時報警器、嬰兒床、被褥外,還充分考慮到冬季取暖因素,安裝了暖氣,室溫維持在25℃到27℃。
據黃萬軍介紹,屋內安有延時報警器,遺棄者將孩子放到床上離開後,報警器會自動感應報警。24小時值班的保安就會及時趕來進行巡查,然後通知業務科並報警,進入正常的棄嬰報送收養程序,將兒童送至醫務科進行體檢、診治和隔離觀察,為棄嬰爭取最短的救治時間。從把孩子遺棄在“嬰兒安全島”到孩子得到福利院工作人員的初步護理,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鍾。
據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院長張麗蓉介紹,過去有一些嬰兒被遺棄在街頭巷尾、公園、廁所等偏僻的地方,等發現時已奄奄一息,甚至是凍、餓死,還有的棄嬰被貓狗啃咬,被蚊蟲叮咬,而且發生被傷害的案件。雖然棄嬰的產生,有貧窮、疾病、難言之隱和不負責任等多種原因,但最為現實的情形是,被丟棄的大多是患病和先天不足的幼兒。她的分析在哈市兒童福利院得到了佐證,該院近200名棄嬰中,99%以上是因身體缺陷、疾病被遺棄的。工作人員表示,這些疾病大都需要支付大額醫療費,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個殘疾兒童,肯定要陷入貧困狀態。
“我省地處邊疆,冬季氣候寒冷,一旦發生室外棄嬰,嬰兒存活率低下,因此設立‘嬰兒安全島’十分必要。”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副處長楊桐表示,針對我省社會流動人口少,棄嬰數量對比發達省份處於偏低水平,導致棄嬰行為的原因多數是因嬰兒重病或重殘無力救助所致等特點,2013年8月初,省民政廳著手部署我省“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經過前期准備,哈市、牡丹江、綏化的3處“嬰兒安全島”今日正式啟用。
什麼是“嬰兒安全島”?
“嬰兒安全島”是一座收容被遺棄1周歲以內嬰兒的保護設施。按民政部的統一要求,島內要有嬰兒床、嬰兒保溫箱和延時報警鈴等設施,全天24小時開放。放棄嬰兒者將嬰兒安全放置在嬰兒床或保溫箱後,會得到社會福利機構的及時救助。
“嬰兒安全島”的由來?
棄嬰收容設施最早1188年出現在法國。一家醫院在沿街窗戶內放置一張簡易木床,母親把孩子放進木床,醫護人員接過小生命,完成撫養權交接。
這不是縱容棄嬰行為嗎?
在我國,遺棄嬰兒屬違法行為,也為社會道德所不容。前不久,國內各地針對建立“嬰兒安全島”引發了一些質疑。對此,哈市兒童福利院院長黃萬軍表示,“我們改變不了遺棄這一行為,但可以改變遺棄的結果,管不住大人但可救小孩。這與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與刑事打擊棄嬰犯罪也是並行不悖的。能救一個算一個,與那些躺在紙箱或垃圾堆、廁所裡的棄嬰相比,‘安全島’上的棄嬰可謂幸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