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8日訊 從2000年的12萬元到目前的72萬元,百平米商業房屋年租金十幾年間上漲了六倍。
大幅上漲的租金對大慶傳統百貨業造成嚴重衝擊,大慶因此出現了傳統百貨店不斷關停的現象。
僅據大慶17家房屋中介公司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2013年,大慶共有11家規模不等的百貨店因商業房租過高、漲幅過大而重新選址或倒閉。其中包括口碑良好的十年老店和具備一定規模的商超。

租金暴漲逼停大型商超
位於萬寶小區的大慶某家連鎖超市是一家具備一定規模的十年老店。十年來,這個小區的居民和周邊人群來此購物已成為一種習慣。然而,2013年初,該連鎖店突然宣布倒閉,這讓養成“習慣”的居民倍感無奈。
按照該連鎖店經理的說法,超市有兩層樓,共1600平米,房屋年租金從2004年的40萬元直接漲到去年的88萬元,這對這個連鎖店來說是無法承受的。面對出租方的“獅子大開口”,連鎖店經理只能苦笑搖頭:“這個店從2008年開始,每年的利潤都是負增長,如果不是靠其他連鎖店的盈利拉著,恐怕早就關門了。如今租金又漲了一倍多,如果現在不‘忍痛割肉’,那十多家連鎖店都得跟著吃掛落兒。”
面臨同樣困境的還有大慶讓胡路區的某大型商場和龍鳳區某超市。記者了解到,讓胡路區該商場有兩層樓,共1800平米,去年,房屋租約到期,續約租金漲到了105萬元,是2003年簽約時的3倍,龍鳳區該超市的經營面積是1000多平米,在去年續約時,租金也暴漲了1.8倍。
兩家業務經理均表示,近幾年,大慶房屋租金漲幅非常大,已經成為商業運營的一筆重要支出,直追每年利潤增長速度。如果再續約經營,勢必會面臨虧損的困境。
不僅規模較大的商超房租暴漲,一些小型的百貨店也感受到了房租的壓力。
大慶新村一家內衣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她的店有20平米,已經開三四年了。去年房屋租金就已經4萬了,今年又漲了一萬多。而大慶一些小商品市場,4平方米不到的攤位,兩年來租金也從每月1400元漲到了2100元。
大慶17家房屋中介公司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大慶共有大型商場和超市247家。僅2012至2013年間,就有11家商超因租金上漲而重新選址或倒閉。“就租金漲幅來看,2000年至2005年,大慶商業房屋租金上漲了90%左右;2006年至2010年,租金上漲了180%左右;2010年後,大慶商業房屋租金每年以5%-10%的速度在增長。就租金數額來看,2010年是租金上漲最快的一年,有些商業繁華地段的房屋租金飆昇了三倍,一些中小店鋪因高額租金直接宣布倒閉。”新村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商家選擇倒閉反倒比續約來得劃算。
入不敷出利潤增長難抵支出增長
“現在傳統百貨業的日子不好過,面對的壓力和衝擊越來越多。”在采訪過程中,各商場業務經理都對記者抱怨。
上述連鎖店經理說,他們公司經營的連鎖店在大慶大大小小有十多家,被迫關停的店是2004年租下來的。一晃十年租期已滿,要續簽租約的時候,出租方卻提出了要增加租金。對方給出的理由是連鎖店附近的小區已經形成規模,商業網點、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齊全,小區房價也在逐年增長,如果連鎖店再按十年前的租金出租的話,就是賠錢買賣,所以出租方一口價開出了88萬元的出租價格。
那麼,大慶的商超為什麼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尷尬情況呢?
就該連鎖店2013年與2004年的年支出對比情況,該店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詳細介紹了房屋租金、員工工資、物業費用等各項支出在現有投資中所佔的比重,很能說明問題。
2004年,該連鎖店的房屋年租金是40萬元,普通員工工資年支出是160萬元,水電氣暖年支出是60萬元,物業費3萬元,繳稅10萬元,年總支出273萬元,其中房屋租金在年支出總額中所佔比重約為14.6%,員工工資約為58.6%,其他支出約為26.8%;若2013年繼續簽約的話,房屋年租金是88萬元,普通員工工資年支出240萬元,水電氣暖70餘萬元,物業費3萬元,繳稅15萬元,年總支出將是416萬元,其中房屋租金在年支出總額中所佔比重約為21.2%,員工工資約為57.7%,其他支出約為21.1%。
“盡管這十多家連鎖店今年的利潤總額比去年增長了5%,但員工工資、房租等上漲幅度都遠超利潤的增長速度。如果續約的話,這個店每年將多支出130萬元,已經超出了該店的年淨增利潤,這對於連續虧損四年的店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連鎖店經理說。
內懮外患傳統百貨業“壓力山大”
上述讓胡路區某大型商場業務部經理說,傳統百貨商場目前正面臨著內懮外患的窘境。除了房屋租金的暴漲,人員工資等成本的上漲,以及電商的衝擊,大型綜合型商場的大量入駐使傳統百貨業的日子更加艱難。
該經理分析說,目前,除了租金暴漲導致傳統百貨業低迷外,2008年以來,人力成本的急劇上昇,也使百貨行業承受空前的壓力,一些以經營生活百貨類的商場和超市紛紛出現“聯營”和倒閉關門現象。
“目前,商場和超市經營的百貨類商品大都靠走量來提高利潤,隨著商業圈的形成和大型綜合性商場(如萬達、新瑪特等)的強勢入駐,分流了傳統百貨業的消費人群,使得傳統百貨業的利潤出現下降。另外,百貨類企業為爭奪市場和資源會展開激烈的競爭,促銷、打折等讓利活動成為百貨業爭奪客戶的重要手段,也導致了企業利潤的削弱。”該經理解釋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幾年來,以網購為代表的新型業態蓬勃發展,網購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價格對傳統百貨業態構成了巨大衝擊。”該經理表示。
因此,當商品價格一降再降,人力、物業、租賃成本上昇,電商的進一步擠壓,停業關門或者另選新址似乎成為一些傳統商超不得不面臨的局面。
轉租合租傳統百貨業謀求自救
面對租金暴漲帶來的壓力,不少商戶紛紛采取對策,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想出了合租、轉租的點子。
張女士原本經營一家鞋店,據她說,她的店面至少已經轉租了三次。“當初租到手裡的時候纔1萬多元,合同還沒到期我就把它轉租了出去,一年淨收入3萬元,據說現在已經租到8萬了。”張女士說。
除此之外,合租也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
於小姐在新村經六街經營一家服裝店鋪,由於租金上漲,她選擇和別人合租。於小姐說,她店裡主要經營服裝,左邊的貨是她的,右邊則是另一位賣家的,兩人分攤房租費用。
新村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轉租合租現象多發生在中小型商鋪,現在,這種合租的形式在商場裡也比較受歡迎。
除了轉租合租外,大慶一些商家也准備試水購物中心。
其實,購物中心相當於一個昇級版的百貨店,在滿足購物需求的基礎上,大面積地增加餐飲、休閑、娛樂、文化、觀光等非零售功能,聚客能力更強。以萬達廣場為例,除了購物之外,還增加了近50%的非零售業態,如萬達院線、量販式KTV、健身會所等。
上述連鎖店經理也認為,隨著購物中心業態蓬勃發展,單體百貨的生存空間正在被蠶食和擠壓。由於購物中心具有商業地產的投資屬性,可作為長期不動產持有,增值潛力巨大,因此購物中心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對於百貨業而言,購物中心將會是其選擇發展的一種模式。
房租大漲局面不再電商將帶來更大衝擊
那麼,房屋租金還會繼續大漲嗎?大慶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顧金蘭教授預測,2015年以後,大慶各大商業圈不會再出現2010年時,租金大漲的局面,而是轉為小幅調整,但新瑪特、萬達廣場等核心商業圈的租金仍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
對於合租轉租,顧金蘭教授比較認同。她認為,隨著商業圈的形成,購物、餐飲、服務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商業發展的一條捷徑,把百貨業和生活所需、生活享受緊密結合在一起,既能有效利用商業資源,又為消費者提供生活方便,還能使經濟發展壯大,這顯然是一種“多贏”的局面。
但對於未來傳統百貨業的發展,顧金蘭教授認為,電子商務的衝擊將是新一輪主題,傳統百貨業,尤其是生活用品類和服裝類店鋪受到網店衝擊會最大。
“打開淘寶網,我們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樣式全,費用低,自然成為多數人的首選。另外,從近幾年市民購物情況來看,網購在購物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傳統百貨不走集約、多樣經營顯然會被淘汰。”顧金蘭教授預計,租售商鋪的主力軍將從百貨變為餐飲,此外,SPA美容等服務業也將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