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亂停車導致交通不暢。(資料片)
東北網1月9日訊 停車,難!難!難!這是當下有車族每天出行中要面對的無奈。
成立公益類停車管理公司 收費優先建設新停車場 小區閑置車位對外出租
高度重視靜態交通發展,構建城市靜態交通發展戰略,多部門聯手研判現狀,為應對日益增多車輛引發的一系列交通問題做好提前謀劃。這是今年兩會上11名人大代表、25名政協委員的聯名建議,也是近年來首次在兩會上由眾多代表、委員共同提出的建議。
不管啥地兒都能把車停
張曉光在機關工作,每天上班,最頭疼的就是找車位,“如果二十分鍾能找到一個車位,那就是幸運的了。”與張曉光有相同經歷的市民不在少數。無論去商場還是去上班,甚至出門辦事,停車難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統計顯示,哈市市區應建停車泊位99.6萬個,但實際只有36.7萬個。因停車泊位少、分布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完善,目前市區車輛隨意停放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在早晚高峰時段,在禁停標志牌下違章停放、在禁停黃線范圍內隨意停放、私自設置專用停車標志牌等情況屢見不鮮。
由於中心商業區、大型醫院、重點學校、行政辦公區等區域佔道停車現象嚴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嚴重影響周邊道路交通秩序,交通擁堵現象因此大量出現。而在一些居民小區,特別是上世紀建成的居民小區,由於沒有配建停車泊位或停車泊位配建不足,早晚高峰期間,居民區道路因違法停車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擁堵。此外,車輛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公交、長途、出租等專業車輛停車站、停車港灣不足,都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停車場“圈地”亂象叢生
“隨意圈一塊地就能收停車費”、“隨便劃幾條線就成停車場”……作為此次建議的執筆人,市人大代表趙宏征、市政協委員欒健告訴記者,他們在多次聯合調研中發現,目前,哈市停車場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種突出問題:
一是在停車場收費的企業存在市政設施無序使用的問題,隨意圈一塊地、立上一塊牌、在路上劃幾條線,就可以僱人強制收費。存在收費不合理、費用支出去向不明、強制賣卡等“霸王”行為,佔用社會公共資源,為個別單位或個人獲利提供方便,與停車者的衝突屢見不鮮,影響政府形象。
二是在二環橋等橋下空地,出現了新的“圈地運動”,空地悉數被圈,或為停車場、或為違建,完全沒有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
三是目前很多小區的地下停車位是開發商銷售、物業公司管理,只售不租,只對業主不對社會車輛租售,成為無法利用的社會停車資源。
停車位資源應合理使用
“隨著哈市去年進入‘百萬汽車俱樂部’,由此引發的停車難、交通擁堵、尾氣污染等問題將日益凸顯,如何防患於未然,提前謀劃應對之策,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趙宏征、欒健表示,靜態交通問題的核心是停車設施的規劃、設置和方式的革新,只要從政策、規劃和技術水平上得到充分落實,就一定能解決好停車難問題。
“希望能借鑒發達地區做法,打破哈市現有公共資源無序使用的局面,使靜態交通管理真正做到規范化、法制化”,代表和委員們認為,靜態交通管理需要市政、規劃、建委、交警等多部門聯動,建立綜合協調小組,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哈市應成立地上非營利性公益類停車管理公司,建立資源合理使用機制,堅決取締原咪表公司和非法佔地等佔用公共資源謀利的企業和個人。
——人防部門要組織成立地下停車位管理機構或管理公司,對未繳納相關費用的開發商提出強制要求,開發商和物業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車位供社會車輛有償停放。
——新成立的地上、地下停車管理公司盡量僱傭輕度殘疾人員、企業下崗人員、“4050”人員及其他再就業人員,解決本地就業問題。
——實現收費透明、利益上繳,並優先用於市政停車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產生的收益優先維護公共停車場的設施和建設新的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