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0日訊 市人大代表劉若輝等20餘名代表對哈市公交行業調查時發現,由於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等原因,造成公交車司機、保修工人大量流失,『用工荒』襲擾哈市公交企業。
公交司機一周辭職11人
入冬後,哈市某公交公司在7天之內有11名司機辭職,公司負責人說,最多的一次連駕駛員帶保修工人半個月走了20多人。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公司培訓了300名司機,到現在基本上走得差不多了,有的司機乾了一周就辭職了。由於缺少司機,哈市一些公交公司已經陷入有車無人的窘境。目前哈市公交駕駛員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35歲以下的公交車駕駛員不足總數的20%,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減少。
月均工資不足社平一半
調查顯示,工資待遇低,是許多駕駛員不愛開公交車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市汽車總公司為例,雖然該公司已連續三年為職工調整工資,但至今企業職工的月人均工資只有1632元,不足哈市社會平均工資(3481元)的一半。由於工資待遇低,再加上很多職工都是一家幾口都在公司工作,由此造成家庭生活困難。
不敢喝水胃病腎病多發
很多公交車駕駛員反映,吃飯難、如廁難是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為保證運營、按時跑圈,駕駛員既無吃飯、入廁時間,又無吃飯、入廁場所,從早到晚不敢喝水,就怕上廁所,一餓一憋就是幾個小時,胃病、腎病成了職業病。對公交行業維修工人來說,作業條件更差,每天24小時待命,哪臺車路上出故障都得第一時間趕到,夏天揮汗如雨,冬天爬冰臥雪,可勞保用品經常不能正常發放,『有能耐』的工人都到4S店或汽車修配廠打工了。
壓力很大常超負荷工作
據了解,多數公交線路每天早5點發早班車,駕駛員需早4點進庫提車;末班車一般在晚10點發車,發完末班車回庫要到晚11點左右,每天超負荷工作,很多駕駛員患有高血壓和心髒病等。2012年1月以來,僅市汽車總公司因過度勞累導致突發腦溢血、心髒病猝死的職工就有14人。
此外,駕駛員在線路上營運需要長時間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壓力非常大,有些乘客不理解,駕駛員被毆打、辱罵事件時有發生。
實施公交職工工資聯動機制
經過調研,劉若輝等20名代表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
——幫助企業解決部分債務,卸下歷史包袱。建議政府參照長春市做法,幫助企業徹底解決欠繳社會保險金等問題,逐步解決企業沈重負擔。
——提高公交企業職工工資,增加政策性虧損補貼額度。實施『公交職工工資聯動』機制,通過政府增加補貼,使哈市公交企業職工工資達到社平工資標准,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確保公交企業職工隊伍穩定。通過建立成本標准,合理界定公交行業成本范圍,測算、審核和評價公交企業經營狀況的管理過程,建立規范的公共交通專項資金發放與監管機構及公交企業政策性補償額的評估體系,對公交企業的成本和費用進行年度審計與評價。在合理界定和計算政策性虧損基礎上,政府給予政策扶持和經濟補貼,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及時增加虧損補貼額度,幫助企業解決因政策性虧損而導致的生產資金不足和職工工資過低問題,維持企業正常生產運營。
——建立落實降低職工勞動強度的相關工作機制。加強政策引導,通過提高各項待遇等方式,提高公交企業就業吸引力,增加公交職工特別是駕駛員和維修工人的人數,在公交駕駛員中全面實行上下午倒班制,堅決杜絕日工作長達20小時左右的疲勞駕駛,切實降低一線職工的勞動強度。改進管理模式,實施人性化管理,建立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加大公交車輛和場站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按照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創建城市的標准,為實現哈市公共交通的長遠健康發展,建議政府全額投入新增和更新公交車輛所需資金;加大對公交場站和車輛保修基地的投入力度,為公交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環境;協調相關部門將立交橋下停車場交付公交企業使用,公交車可就近停車,以減少公交車出入庫行駛裡程。同時加快建設加氣站步伐,以滿足公交車加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