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 每年春節前夕,都是花卉市場的銷售旺季,而眼下花卉市場卻很冷清,公務、商務用花量大幅減少,不少花卉經銷商感嘆生意難做。
近日,記者走訪大慶市多家花卉市場發現,客流量偏少,購花者寥寥無幾,如何從銷售困境中走出來,成了花卉經營者們最關注的問題。
節儉風吹冷花卉市場
“最近生意一直比較冷清,有的時候一天連一盆花都賣不出去。”經營多年花卉生意的李經理告訴記者。
記者走訪發現,各花卉市場內的顧客很少,一位正在給花草澆水的經營者告訴記者,現在的鮮花市場非常慘淡,商務、公務用花量大幅縮減,連個人買花者都很少。盡管部分花卉價格有所下降,但生意仍不見好轉。
另一家經營多年花卉生意的陳老板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侯會有很多單位過來選花,企業也會在門前擺花增添節日氛圍,但今年很多單位明確表示不擺花,生意受到了一定影響。”
一位從業10年的經營者告訴記者,這是她經歷過的鮮花市場最不景氣的年份,受大環境的影響,整個2013年的銷售情況都不理想,企事業單位用花量縮減不少,節儉風吹冷花卉市場,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突破銷售困局,成了花卉經營者們最關注的問題。
改變經營模式,向家庭消費轉變
面對蕭條的市場,如何纔能突破困局呢?
部分花卉經營者坐等市場好轉,還有一部分積極的花商開始改變銷售策略,有的經營者開始研究盆栽的造型,通過產品創新提昇附加值,有的經營者們開始拓展經營項目,開始銷售特色花盆、花盆架、整理袋等物品,向家庭消費轉變。
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彭民告訴記者,隨著市民消費觀念的改變,花卉市場的消費主體也發生著變化。通過競爭,花卉市場也會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在這樣的形勢,經營者們可借鑒其他地區的作法,比如讓花卉消費主體逐漸轉向個人,讓花卉盆栽走進家庭。改變消費群體、消費結構,適應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