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 從啟動搬遷到居民全部搬離,道外新一內澇棚戶區的搬遷安置速度再次刷新了冰城棚改工作的諸多紀錄,更讓生活在棚戶區的居民們看到了安居的希望。
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2013年,市委、市政府將保障性安居工程列為“一號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當年,全市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8萬套、竣工4.2萬套,同時制定訂出臺了公租房配租和使用辦法,從而構建起全方位、多層面的保障房體系。一個又一個中低收入家庭魂牽夢繞的新居,指日可待。
廣廈惠民生棚改再提速
“哎呀,真敞亮啊!真沒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76歲的趙鳳翔老人拿著鑰匙打開新家大門的那一刻,難抑心中的感慨。建築面積112平方米的房子南北通透,15層開闊的視野,景色一覽無餘。回想起進門那一刻的心情,正忙著裝修新家的趙鳳翔至今仍記憶猶新。他和老伴在向江社區的土房裡住了50多年,近些年來,每到雨季,屋裡的積水都沒過膝蓋,在家待著只能穿水靴,出門更是一路泥濘,連個鍛煉身體的地方都沒有。“新房樓下有花有草,還有廣場能鍛煉身體,老伴比我還高興呢”,趙大爺說,裝修完工後他們要爭取在新家過春節。
為保證新一內澇棚戶區搶險搬遷工作依法有序快速推進,在道外區快速組織實施征收和拆違工作的同時,市住房局、市征收辦、市棚改辦、市規劃局等多部門現場辦公,迅速開闢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在最短的時間內即全部辦結向江社區、北崗社區棚改立項和房屋征收手續;並開通6臺看房直通車,接送居民到民生尚都看房選房;市交通局協調95路公交車隊,迅速開通民生尚都至向江社區區間大站快車,方便被搬遷居民出行;市教育局和道裡區政府安排新一地區被搬遷居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學……一系列惠民政策有力促進了搶險搬遷順利實施。
從8月9日正式啟動整體搬遷到9月4日3317戶居民全部搬家撤離,短短27天時間,新一內澇地區大搬遷創造了我市棚戶區整體搬遷的“奇跡”。
新一搬遷,是我市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一個縮影。
據市住房局負責人介紹,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也是市委、市政府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舉全市之力全力推進的“一號民生工程”。去年一年,全市共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8萬套,完成年度計劃的111%;實現竣工4.2萬套保障房,完成年度計劃的107%;其中,棚戶區改造開工2.4萬套,竣工3.6萬套。
“安居不是夢”保障全體系
“這回我們三口人真的有‘家’了。”在去年12月12日進行的廉租房公開搖號配租大會上,低保戶姜開偉高興地說。這些年,靠低保生活的姜開偉一家三口始終沒有房子只能租房居住。隨著房租不斷上漲,一年搬三四次家都習以為常了。當天,與姜開偉一樣的2900餘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都得到了實物配租的廉租房。
據市住房局負責人介紹,我市自2003年開始實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來,至目前已有2.7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方式圓了“安居夢”——全市已實現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0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僅去年就提供2942套廉租房,是這一政策實施以來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數量最多的一年。
“過去我市廉租房多是政府收購的二手房,不僅房子老舊、使用面積相對較小,而且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比例相對偏低”,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籌集更多的廉租住房房源,改善住房條件,我市於2007年出臺了相關規定,要求“在新建住宅項目中按2%比例配建廉租房”。通過這一機制,我市的廉租住房房源從2007年的138套,增加到目前的7455套,並將以每年2000套左右的速度遞增,由此我市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已經向實物配租為主、租賃補貼為輔的方向轉變。
隨著保障房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我市保障房的保障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去年10月1日,備受市民關注的《哈爾濱市公共租賃住房配租和使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該政策的推出在有效解決了“夾心層”群體住房需求的同時,也使得我市住房保障體系在棚改房、經適房、廉租房基礎上更趨完善。
化解“問題房”百姓得“安居”
新的一年又來到了,住在公濱城市花園小區的王女士非常著急:“入戶10年了,產權證遲遲辦不下來,今年孫子上學將成難題。”隨著一座座新樓盤拔地而起,成千上萬戶家庭入住新居。但一些居民入戶多年卻辦不了產權證的問題,成為人們最為關注和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
房屋作為公民的不動產,能否辦理產權證,直接影響著房屋的上市交易和增值保值。但是受多種原因影響,如建設單位違規建設、超建;建設審批、驗收手續不全;個別開發單位沒有按時竣工驗收,或沒按土地、規劃等設計要求操作等,導致我市自1999年以來,包括商品房、棚改保障房、單位自建房等在內的135個項目、上萬戶購房居民無法及時辦理產權證。
為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去年我市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涉及規劃、建設、國土等多個相關部門,針對每一個項目深入調研、認真梳理。采取主要部門聯動、集中辦公、集體會簽的辦法,對135個項目逐個研究解決辦法,本著“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原則分批解決。
作為牽頭單位的市住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個部門的集體會簽,已經先期解決了雙興小區、龍橡社區、市農科院等在內的5個項目的產權證問題,使2000多戶居民直接受益。該負責人表示,力爭今年底,使全市存在辦證難題的135個項目、上萬戶居民全部領到房產證。